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07年推动中国信息化进程突出贡献奖获奖名单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1-01 16:24:02 | 浏览次数:

周宏仁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周宏仁是我国信息化领域德高望重的老前辈。1962年7月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1984年6月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电机系获得控制科学博士学位。1984年10月调至国家计委工作,负责我国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1990年5月在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工作,负责全球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方面的发展研究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援助工作。从2002年1月起周宏仁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和常务副主任。

作为信息化领域首屈一指的专家,周宏仁曾经在中南海为国家领导人讲过课,也曾因为在联合国工作期间对全球信息革命与信息化的见识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过联合国和许多发展中国家官员的高度评价。但是,他更是一名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学者。

从2005年起,周宏仁一直致力于农民工信息化研究,他将目光投向了这个游走在城市和农村的边缘群体,成为我国关注农民工信息化生存的第一人。周宏仁和研究组成员利用两年时间深入农民工群体,出具了详细的农民工信息化调查报告,并总结出就业、培训、社会保障、权益维护、子女教育、生活文化、土地流转及政治参与成为当前农民面临的八大难题,信息采集不足,流通不畅是其弊病之一。而信息化手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周宏仁还一针见血地指出,对农民工信息服务,必须要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建设一体化的农民工信息服务系统。在农民工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涉及的政府部门繁多。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管理全国农民工工作的机制和运营管理农民工服务的体系,将农民工工作纳入统一、规范、有效管理的轨道,彻底改变农民工多头管理、分散负责的局面。

这种跨地域、跨部门的信息化服务系统将是对中国政府的巨大挑战,也是在党的十七大精神鼓舞下,中国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一大契机。只要有机会,周宏仁就会在各种场合谈到农民工问题,呼吁社会引起关注。

刚柔相济,理性和感性并存。作为中国信息化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周宏仁身上闪现的不只是信息化专家的睿智和深刻,更多地体现出一名信息化学者对国计民生的思考、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正是因为这样,周宏仁赢得了业界的普遍赞誉与尊敬。

获奖理由:

刚柔相济,理性和感性并存。作为中国信息化领域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周宏仁身上闪现的不只是信息化专家的睿智和深刻,更多地体现出一名信息化学者对国计民生的思考、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

陈伟

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

2007年是农村信息化热火朝天的一年,也是陈伟最忙的一年。为了贯彻信息产业部抓好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的要求,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撑服务,陈伟带领信息化推进司全面务实地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

为了调研农村信息化需求,陈伟亲自组织IT企业深入农村,通过座谈、走访、调查问卷等形式梳理试点地区农业特色产业,了解特色产业上的大户、经纪人和特色经济合作组织的信息服务需求。针对西部地区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急需,赴甘肃定西市和宁夏中卫市分别对马铃薯和硒砂瓜产业进行了考察,提出支持方案,并动员电信运营商等企业和当地政府部门共同推进。

为了解决适农信息终端的问题,陈伟组织企业开发预装了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软件的适农电脑,海尔、联想、英特尔等企业均积极研发生产了具有低成本、易操作、易维护等特点的适农电脑,可以实现一键上网、一键恢复、一键开关机、手写输入等功能,并预装了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的专用终端软件。同时,联想、海尔、微软、英特尔、湖北神农、摩托罗拉、AMD、威盛、戴尔、惠普等国内外IT企业陆续与信息产业部签订了支持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的合作协议,形成了信息产业企业积极投入农村信息化的局面。目前,企业赞助的试点地区信息大篷车达36辆,电脑、手机等信息终端5000多台。

试点工作的开展,有力推动了试点市县,乃至全省的涉农信息资源整合。为了推动涉农信息资源整合,信息化推进司将电脑赠送给特色农业产业上的大户和经纪人,并指导当地信息产业、信息化主管部门联合涉农部门为农户提供专业化、本地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同时,陈伟还一直致力于探索市场化的运行机制。他认为市场化运作应当首先调动各方积极性,通过“财政补贴一点、企业优惠一点、农民自己出一点”的办法,努力扩大试点范围。例如漯河将部里支持的150台电脑赠送给5个信息化试点村,并采购电脑再建设45个试点村。其次,通过培育涉农内容产业,探索信息服务畅销机制。通过湖北襄樊市的试点,加强了对湖北涉农信息内容产业的扶植和培育,并推荐优秀的内容提供企业帮扶内蒙古等地区的试点工作。

此外,陈伟还意识到部际合作对农村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他主动与相关部委加强沟通和联系,努力建立联合推进农村信息化的工作机制。在陈伟和信息化推进司的努力下,信息产业部协调配合国信办、农业部、文化部等部位共同推进农村信息化工程,并推进开展了制定农村信息化技术和服务标准规范、城市社区信息化技术和服务标准规范等信息化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

获奖理由:

带领信息化推进司全面务实地推进农村信息化工作,抓好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的要求,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撑服务。

池天河

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十五”期间,中国科学院创新项目“国家自然地图数据库的建立与网络共享”的研究由池天河研究员主持。作为项目总体组组长,他还主持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系统开发研究”、国家“863”项目“面向网络海量空间信息大型GIS”的开发研究,并积极参加“数字福建”大型工程的规划与总体设计工作,制定了“数字福建”的“十五”规划,组织“数字福建”骨干工程“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及系列有影响的开发研究。2004年开始研究数字城市标准化体系研究和国家“数字海洋”信息化体系建设。

池天河长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1982年起在中科院遥感所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工作,此后曾两度到欧空局欧洲空间研究所和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进修和开展遥感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ARC/INFO的合作研究。1987年在中科院地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1991年被破格聘为副研究员,1995年被破格聘为研究员,1996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并任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1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创新基地,任基地研究员; 2004年开始任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池天河研究员在二十余年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生涯中,锻铸了深厚的业务功底,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曾先后参与了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七五”科技攻关项目; 主持了“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专题“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价集成与试运行”的研究; 主持了深圳市委托项目“深圳市规划国土信息系统”及深圳、厦门、海口和北海等四个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 承担了国家“九五”重中之重项目“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商品化”研制; 作为项目技术总体组的组长主持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示范”,组织了科技部、中科院、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林业总局、国家地震局、国家气象局、国家环保局等部门的有关科研人员研究和探讨在我国开展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的政策机制和运行机制等; 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基金项目《面向地学分析的雷达实时成像》中的课题“GIS支持下的SAR图像分析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 主持了中国科学院基础性重大项目《并行处理与SAR图像分析技术》中的课题“面向地学分析的遥感图像快速处理”的研究等。

获奖理由:

池天河研究员在二十余年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生涯中,锻铸了深厚的业务功底,为推进地理信息产业的前行做出了卓越贡献。

池天河

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十五”期间,中国科学院创新项目“国家自然地图数据库的建立与网络共享”的研究由池天河研究员主持。作为项目总体组组长,他还主持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系统开发研究”、国家“863”项目“面向网络海量空间信息大型GIS”的开发研究,并积极参加“数字福建”大型工程的规划与总体设计工作,制定了“数字福建”的“十五”规划,组织“数字福建”骨干工程“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及系列有影响的开发研究。2004年开始研究数字城市标准化体系研究和国家“数字海洋”信息化体系建设。

池天河长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1982年起在中科院遥感所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工作,此后曾两度到欧空局欧洲空间研究所和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进修和开展遥感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ARC/INFO的合作研究。1987年在中科院地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1991年被破格聘为副研究员,1995年被破格聘为研究员,1996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并任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1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创新基地,任基地研究员; 2004年开始任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池天河研究员在二十余年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生涯中,锻铸了深厚的业务功底,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曾先后参与了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七五”科技攻关项目; 主持了“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专题“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价集成与试运行”的研究; 主持了深圳市委托项目“深圳市规划国土信息系统”及深圳、厦门、海口和北海等四个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 承担了国家“九五”重中之重项目“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商品化”研制; 作为项目技术总体组的组长主持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示范”,组织了科技部、中科院、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林业总局、国家地震局、国家气象局、国家环保局等部门的有关科研人员研究和探讨在我国开展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的政策机制和运行机制等; 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基金项目《面向地学分析的雷达实时成像》中的课题“GIS支持下的SAR图像分析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 主持了中国科学院基础性重大项目《并行处理与SAR图像分析技术》中的课题“面向地学分析的遥感图像快速处理”的研究等。

获奖理由:

池天河研究员在二十余年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生涯中,锻铸了深厚的业务功底,为推进地理信息产业的前行做出了卓越贡献。

秦刚

中共北京市平谷区区委书记

秦刚认为对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依靠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可以打破时间上的限制,这是他制定的“平谷区发展信息化并利用信息化带动全区发展”的基本思路。

信息化必须要站在全局的角度推广,秦刚不遗余力亲自推动信息化发展。四年多的时间,他把信息化建设得有声有色,并且将信息化定格到该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途径”,创造了信息化建设中独特的“平谷现象”: 电子政务的建设全部采用国产软件,成为国内第一家; 区内270多个行政村全部采用无线上网,农村信息化走上低成本之路; 最为关键的是,平谷信息中心采用市场化运作,解决了信息化发展与资金、人才需求的矛盾问题。论经济发展,北京市平谷区的GDP是北京10个远郊区中的倒数第4名; 论信息化发展,平谷取得的成就在全国信息化建设中名气很高; 论平谷的信息中心,有300多人的规模,却基本不用吃财政饭……

多年的信息化经历,让秦刚深刻感受到信息化对于改变政府效率和改变人的作用效果明显。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2004年,在原来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平谷区信息中心利用270万元财政拨款实现信息化建设新的跨越式发展。2005年3月,平谷区电子政务办公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覆盖了平谷区118个委办局、乡镇的公文流转及办公业务,全区共有85.4%的办公桌面(4000个办公桌面)已经采用了国产软件。平谷以“电子政务平台为切入点”大规模推广应用国产基础软件得到业界的认可; 2005年,平谷区被市科委和市信息办确定为北京市电子政务正版软件国产化示范区,同时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基于国产基础软件的应用系统开发”的课题; 2007年4月,平谷召开了“国产基础软件平台体系开发及应用示范”项目总结会,信产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联合听取了汇报,并初步确定将平谷区列为 “十一五”国产基础软件应用重点支持单位。

平谷探索了一条符合农村实际又具有推广价值的农村信息化途径,借助于有线电视网的光纤线路向农村传输网络信息,这样就无需另建传输系统,省去一大笔开支; 然后,自主研发了拥有专利的无线上网终端,挂在村里的大电线杆上,全村用户可以共享一个终端,每年每户只需交费60元。目前,平谷的无线宽网已覆盖了100多个行政村,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这种便捷而廉价的方式搜集市场信息、学习农科知识。这种符合中国农村实际的 “中国网络模式”已经在河北、内蒙等地农村进行了市场化推广。

灵活的机制,创造了“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即在政府投资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通过发展企业、吸收利用外资等方式筹集资金,靠项目养项目,解决了资金投入和发展速度之间的矛盾。

获奖理由:

作为北京平谷区区委书记,他从全局角度推广信息化,亲力亲为,将信息化定格到平谷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途径”,创造了信息化建设中独特的“平谷现象”。

汤学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信息管理部主任

经费少,人员缺,没IT设备,这就是5年前汤学军刚刚到中心开展工作的基本情况。5年时间过去,在各级主管的支持下,妇幼保健中心信息化各项工作获得长足进展: 信息化预算和投入逐年增加,行业信息标准体系初步确立,并在多个重要地区开展实际应用试点,最重要的是,全行业利用信息化的意识已发生重大转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成立于2002年下半年。在此之前,全国共有31个省市自治区妇幼保健机构、覆盖177个地市,总共近3000个妇幼保健机构(医院、中心、所、站)。中心成立之初,信息化工作面临种种困难: 首先,各省市妇幼卫生信息化的发展非常不平衡。有些发达地区的妇幼保健院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院内信息系统(HIS),不发达地区的保健机构,则连PC都很少见,差别非常大。大的保健院年收入超过2亿元,小的则不过是10来个人的保健诊所。其次,政府对妇幼保健的投入远远不足。所有妇幼保健机构都是通过临床医疗服务获得的收入来补贴保健业务的开展。因此,这一客观情况决定了大多数妇幼保健机构的信息化还处于相对原始落后的状况。与此同时,妇幼保健中心成立之初,全中心的经费都少得可怜,更不要提一个信息化部门了。第三,缺乏信息化人才,尤其是一些比较边远、贫困的省份。此外,虽然全国已经形成了十分庞大的妇幼保健网络,但是这个体系的人员整体素质相对医院要弱一些。信息化人才更是十分稀缺。

经过近5年时间的探索,信息化在全国妇幼保健卫生行业的作用和影响已悄然生变。在汤学军的推动下,全国妇幼保健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研究、信息标准制定、信息化工程建设和基层业务指导等工作陆续到位和深化; 国家级妇幼保健信息学会相关学术活动和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全面启动; 国家妇幼保健中心各项信息化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和运行管理全面展开; 妇幼保健中心和全行业的信息化投入持续增长。目前汤学军主持开展中的重点项目工作有: 中国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标准体系研制、国家妇幼卫生科学数据管理和共享服务工程、社区卫生服务与贫困救助信息数据管理与决策支持平台建设、区域化妇幼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建设规划和示范工程、国家妇幼卫生信息网络直报平台建设、妇幼卫生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划和CA数字证书注册管理中心建设、中国妇幼保健网等。

能够形成这一有利的局面,汤学军总结为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用信息化提升妇幼保健行业管理,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必然; 二是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要善于调动各方的积极性,真正为基层卫生机构办事,做好行业信息化指导和服务工作; 三是加速孵化行业信息化人才。

获奖理由:

在汤学军领导下,妇幼保健中心信息化各项工作获得长足进展: 信息化预算和投入逐年增加,行业信息标准体系初步确立,并在多个重要地区开展实际应用试点,全行业利用信息化的意识已发生重大转变。

吴云峰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兼IT本部总监

三一重工有“中国泵王”的美誉,在其主打的16大类、150个系列产品中,混凝土输送泵、混凝土输送泵车以及全液压振动压路机等产品一直保持着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地位。

2007年,三一明确提出走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为了支持业务发展规划,IT支持业务也要有相应的侧重点,主要是从支持创新的三一制造模式、现代的产品研发平台、以客户为中心的全球客户服务平台等几方面着手。

三一重工的信息系统分为三大内容:

一是管理信息化。包括ERP、PDM、自主研发的ECC(Enterprise Control Center,企业控制中心)及门户系统。其中,ECC下面包括服务管理平台、GPS智能设备管理系统和企业门户。目前,已经实现了以ERP、PDM、ECC为核心,以门户为平台的集成。通过对不同系统的集成,三一总部已经实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产品生命周期一体化、产销存计划一体化。

三一重工最开始建设ECC是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通过它与呼叫中心的协同运作,三一实现了“一二三线协同、天地人合一”的服务模式。通过综合应用GPS、GRS、LPS、无线通信(GPRS、CDMA)等高新技术,三一可以迅速定位每一台产品的具体位置,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客户提供服务。

二是产品信息化。在产品的研发设计方面,到今年年底将全部实现三维CAD,工艺全部采用CAPP工具进行设计,关键和重要零部件采用CAE(有限元分析)分析,还即将建设虚拟装配的样板生产线; 在产品本身的信息化方面,泵车臂架实现了智能控制,工程机械设备机群智能调度,全球三一设备远程监控和诊断,智能设备集中管理系统等。

三是制造过程信息化。2006年,公司加大投入购置数控加工设备和先进生产线,目前具备100亿的生产能力; 应用条码技术实现物料管理和报完工管理; 并采用电子看板和立体化仓库管理推进三一生产JIT管理。

在长沙本部成功上线ERP的基础上,2007年三一重工将在全球八大产业园“复制”本部的ERP与PDM,完成ERP、CAX/PDM的全球推广工作,将全面信息化管理延伸至下属企业。

近年来,吴云峰主持三一集团信息化工作,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结合中国市场特点,顺应集团战略诉求,着手探索中国机械制造业特别是离散型制造的信息化之路,寻求以信息化为手段促进企业运营模式革新,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为客户及合作伙伴创造价值。

获奖理由:

在吴云峰主持三一集团信息化工作,着手探索中国机械制造业特别是离散型制造的信息化之前,寻求以信息化为手段促进企业运营模式革新,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为客户及合作伙伴创造价值。

胥燕婴

国家测绘局国土测绘司司长

胥燕婴目前主要负责组织实施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建设。以基础地理信息为核心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测绘发展的大趋势,“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特别是加快建设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积极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一步为新时期测绘赋予了重大使命,信息化测绘体系是测绘从数字化向信息化转型的关键之举,必将为基础地理信息社会化应用、信息资源共享,推进测绘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及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胥燕婴1978年从南京大学地理系毕业后分配至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先后负责了“1:100万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地名库”和“辽宁省国土资源信息系统”等国家和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其中“辽宁省国土资源信息系统”为我国首例省级国土资源信息系统项目。该系统的建设极大地推进了辽宁省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的水平,促进了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进程,在全国起到了很好的带动示范作用,该项目被评为国家测绘局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胥燕婴为该项目主要负责人。他担任海南测绘局副局长、中方专家组组长期间,组织实施了我国第一个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海南国土资源基础信息系统”建设。该项目作为“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开发与技术产业化”项目的组成部分,获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胥燕婴名列第三。发表过《中国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展》等多篇论文。

1994年至1996年,胥燕婴赴荷兰国际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球观测学院深造,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在国家测绘局国土司先后任副司长和司长,期间,主要负责组织制定了多个国家测绘局中长期科技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了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5万数据库建设等国家重大基础测绘工程,部署安排了国产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等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研发,为传统测绘向数字化测绘的跨越做出了突出贡献。

胥燕婴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和实践,创新和发展,为中国新时期测绘事业的高速发展,为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建设和实施,为测绘对国家安全和百姓生活的承诺,承担着巨大的责任,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也创造了不凡的业绩。

胥燕婴永无止境的攀登和创新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谦虚谨慎的高尚人品,以及他几十年如一日为测绘事业和测绘信息化的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和不懈努力,中国测绘学会科技信息网分会特推荐该同志为“2007年推动中国信息化进程突出贡献奖”候选人。

获奖理由:

胥燕婴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和实践,创新和发展,为中国新时期测绘事业的高速发展,为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建设和实施,为测绘对国家安全和百姓生活的承诺,承担着巨大的责任,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也创造了不凡的业绩。

刘安林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技术执行官

中国人寿是中国最大的寿险公司,占领着中国寿险业界的半壁江山,拥有中国寿险业最大的市场份额、最大数量的客户、最大数量的代理人和最多的分支机构。刘安林先生于2002年年初任中国人寿信息技术部总经理的时候感到肩上的责任很重,经过深入地探索、思考及结合中国人寿实际,刘安林先生于2003年8月至2004年4月倡导启动并领导实施了中国人寿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制订工作,规划确立了“创建卓越IT能力、打造核心竞争优势”的中国人寿信息化发展远景目标,为中国人寿的信息化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

之后,刘安林先生在中国人寿高层的领导下,率领中国人寿信息化建设团队相继完成综合业务处理系统等一套用以支持省级乃至总部超大规模数据集中、满足当前及未来3~5年业务发展需要的中国人寿后援支持系统,即核心运营系统(CCOS)。中国人寿的核心运营系统、企业资源管理平台、数据服务平台、销售支持平台、客户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六大平台使中国人寿信息技术在整个寿险价值链上为公司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中国人寿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的同时,刘安林先生还着力推动总部信息技术队伍的壮大。2002年至2006年以来,总部信息技术队伍的增幅已达到80%。除此,为强化中国人寿总、分公司联动发展和规范管理,刘安林先生以中国人寿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遵循工作为契机,领导制订了一整套信息技术管理制度,在中国人寿全国各级公司推广执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在,刘安林先生正在大力推进中国人寿南北两大信息中心的建设,并一直带领着中国人寿的信息化建设团队用两条腿走“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的信息技术发展之路,最终将实现“构建适应性IT体系架构、实施规范化IT治理模式、创建绿色IT生态系统、形成随需而动的IT能力”的工作目标。

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超越,刘安林先生率领中国人寿信息化建设团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成绩,推动中国人寿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实现着自我超越,以强有力的信息技术能力支撑着中国人寿始终处于最有利的市场地位并能够有效地保持。未来,刘安林先生将继续在中国人寿高层的支持下,和中国人寿信息化建设团队一起,共同促进中国人寿的信息化建设蓬勃发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中国人寿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的支撑、引擎、盈利三大作用,使中国人寿成为中国寿险业界信息化发展的探路者和领跑者。

获奖理由:

刘安林先生率领中国人寿信息化建设团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成绩,推动中国人寿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实现着自我超越,以强有力的信息技术能力支撑着中国人寿始终处于最有利的市场地位并能够有效地保持。

万学道

济南市农业信息中心主任

从植物克隆转为农村信息化,万学道已经整整走过了十年。在他眼里,农村信息化就是将一棵小树苗浇灌成参天大树的艰难历程: 人才、技术、政策构成了强壮的树根,畅通的树干整合多方资源,强大的信息服务体系将养分送往枝叶,最终大树茁壮成长。而作为园丁的农村信息化工作者,在树苗生长的漫长过程中,需要倾注希望、智慧和耐心。

在打通“最后一公里”成为农村信息化的重点“词汇”时,“第一公里”的资源整合却为人所头痛。忽视了“第一公里”的资源整合,“最后一公里”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攻坚资源整合,就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协调机制,整合各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将资源浪费、重复建设扼杀在萌芽中。1997年,农业信息中心建立的时候就有着清晰的定位——“横向协商、纵向管理”。主管农业的副市长从信息中心建立伊始就批示: “济南市农业信息化只建立一个平台,其他涉农各部门不允许自建平台。”

捧着这把“尚方宝剑”,万学道得到各涉农部门的支持,各个网站从开始建设就站在资源整合的高度,避免了资源浪费。到2006年年底,农业信息中心历时八年,建设了192家网站,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联网互动和资源共享的格局。

在信息服务体系上,济南信息中心对农村电子商务的探索也值得业界借鉴。信息中心成立了中国农业书店网,以B2C的形式,集合全国的农业出版社,为农民提供一个检索图书的平台,深受农民欢迎。

农业书店网的成功给万学道带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启发,在相对闭塞的农村,电子商务能成为联结农村与外界的有效手段。万学道发现,在美国农村电子商务非常普遍,然而,在中国,由于农作物标准过于繁杂、不统一,很难实现B2C。于是,他将目标放在了标准化较成体系的农产品和农用物资上,从2003年开始,信息中心着手建立山东农业市场网,整合山东省17个地区的农业批发市场的价格信息,搭起价格平台。2006年,济南市的农业电子商务被科技部列为星火计划。

执着的信念,创新的思维,在农村信息化在全国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万学道,这位曾忍受过寂寞与艰苦的“园丁”正以更大热情耕耘在这片土地上。

获奖理由:

信息孤岛、资源不能共享一直是困扰农村信息化的难题。在万学道带领下,济南农业信息化从一开始就建立了一个统一平台。万学道以智慧和耐心将农村信息化从一棵小树苗浇灌成参天大树。

姜建生

宁波镇海炼化CIO、宁波东海蓝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1975年,20岁的姜建生来到当时还是一片滩涂的宁波镇海,在镇海炼油化工厂当了一名钳工。20年后,已更名为“中国石化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镇海炼化已是一个年销售额400多亿元的巨型企业,是我国最大的原油加工基地。姜建生也由当年的小钳工成长为计算机中心主任,成为镇海炼化信息化的奠基人。

2003年,中国石化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将信息化全部外包。作为计算机中心主任,姜建生的身份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出任由镇海炼化和北京蓝帆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东海蓝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有着近30年工龄的姜建生成了计算机中心第一个被解职的人。

东海蓝帆开创了一种全新的IT外包模式,它与出身于IT产业的外包公司不同,脱胎于镇海炼化计算机中心的东海蓝帆带有深刻的企业烙印,具有丰富的行业信息化经验。现在,东海蓝帆成了镇海炼化的“虚拟信息中心”,姜建生也被戏称为“虚拟CIO”。丢掉了铁饭碗,姜建生一点也不后悔,“我这人其实有点笨,认准了一条路就一个心眼走到底”。姜建生坚信,这种模式一定是“双赢”的,镇海炼化的信息化通过外包将得到更“职业”的规划,东海蓝帆也将从小小的计算机中心走出来,视野扩展到整个石化行业。

对于石化行业信息化,姜建生将其信息化架构分为三个层次: 最底层是业务管理系统,支持企业管理; 中间一层是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企业生产自动化; 最高层是辅助决策系统,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2003年,经历了两年ERP的艰难筹备与实施,作为中石化首批ERP试点,镇海炼化成功地上线了ERP; ERP上线后,镇海炼化建立起生产管理运行平台; 一、二层架构完成后,镇海炼化在销售、财务和物料供应上建立了辅助决策系统。

“其实,有很多石化企业为了面子,在还没有搭建起基础信息系统的时候就开始做辅助决策,搭起了很多空中楼阁。等到醒悟的时候已经丧失了很多机会,而镇海炼化却扎扎实实地从底层做起。”从2003年到2005年,恰恰正是镇海炼化基础信息架构完善的几年,在东海蓝帆的“职业化”外包服务下,镇海炼化完成了信息化的重要转折。“原来只有47个人为镇海炼化做信息化,现在却有一支100多人的团队为其服务,而人员成本对于镇海炼化来说并没有增加。我们从其他企业带来的先进经验也很大地丰富了镇海炼化的信息化建设。”姜建生说。

姜建生带领下的东海蓝帆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宁波软件企业并获得系统集成三级资质。与此同时姜建生同志也被授予宁波市科技园区2005年度创业明星称号。经过短短的四年时间,由姜建生带领的东海蓝帆已经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一跃成为宁波市最大的软件企业。

获奖理由:

东海蓝帆开创了一种全新的IT外包模式,脱胎于镇海炼化计算机中心的东海蓝帆带有深刻的企业烙印,具有丰富的行业信息化经验。现在,东海蓝帆成了镇海炼化的“虚拟信息中心”,姜建生也被戏称为“虚拟CIO”。

朱战备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公司副总裁、首席信息官

2006年4月阿尔卡特和朗讯的合并,掀开了中国区IT战略整合的序幕。朱战备领导其中国区的IT团队,密切关注正在和即将发生的公司战略、组织机构、管理等各个层面发生的变化,积极、冷静地应对来自各个领域的对IT系统的新需求,高瞻远瞩,周密规划下,中国区IT战略整合项目随之成功启动。

该项目目标明确,立足长远: 在统一的战略规划思想指导下,整合、优化阿尔卡特朗讯中国区的IT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打造出一个灵活高效的运营平台,以适应合并后的新公司的业务需求,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营能力,促进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进而培育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

这是一幅极其复杂的IT整合图: 覆盖企业众多的关键业务领域(营销、财务、人事、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研发等等); 涉及IT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系统整合优化的广阔领域; 既要满足中国区的需求,同时还要兼顾与全球的协调和整合; 地域跨度大,预算和人员投入之大,影响之广,起点之高,运作之复杂都让人可想而知。

朱战备2001年年初领导的上海贝尔信息化规划奠定了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蓝图,规划领导的重大企业级信息化建设项目,如 ERP 优化项目和PDM 项目都相继获得了较大的成功,企业信息化建设渐具规模。2002年起直接领导一个跨国的团队完成阿尔卡特研发管理平台的建设,领导开发的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更是以高标准、高起点以及集成了产品数据管理方面的所有核心功能而在业界居于领先地位,受到广泛好评。2005年领导中国的团队参与阿尔卡特全球的供应链整合,无论在流程设计、方案制定还是推广应用方面,在集团公司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05年决策引入MES系统利用IT的方法提供精确的信息,与实施的一样,支持更新的生产管理观念即精益制造。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是阿尔卡特全球的MES试点企业,通过这个系统的实施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生产能力将再上台阶。2005年起领导公司级管理信息系统(如: SAP、eHR、营销服务管理、经营决策等)优化,使公司的财务、人力资源和营销等各项管理的水平和能力近年来上了一个新台阶。2005年起促进企业风险控制,加强IT内控和信息安全管理,并于2006年年底成功通过SOX(萨班斯法案)符规审核。2006年9月起,阿尔卡特和朗讯的合并整合激发了IT战略整合的一系列需求。朱战备领导中国区的IT团队再次精神抖擞地投入了此次新的挑战。

2007年朱战备先后启动了ERP整合,eHR的推广,OA系统的统一,数据中心整合等等项目,全部实现项目目标,并获得来自用户的高度肯定,已经并正在带来更多的业务绩效。

获奖理由:

朱战备领导其中国区的IT团队,密切关注正在和即将发生的公司战略、组织机构、管理等各个层面发生的变化,积极、冷静地应对来自各个领域的对IT系统的新需求,将公司的信息化水平推进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推荐访问:中国 获奖名单 贡献奖 信息化 进程

本文标题:2007年推动中国信息化进程突出贡献奖获奖名单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53443.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2007年推动中国信息化进程突出贡献奖获奖名单》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