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国年画的民间形态及其传承流变中的文化思考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1-03 10:12:01 | 浏览次数:

[摘要]中国年画在中国乡村民间传承,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年画萌芽于远古时期的原始宗教。成熟于唐宋,兴盛于明清,衰落于民国时期。20世纪为挽救年画曾出现过改良年画和新年画。中国年画的民间形态可从年画的名称、制作者、题材、种类、用色及产地分布、地域特征等方面去考量。中国年画的文化思考主要集中在文化结构、文化特征、文化功能、文化精神、文化价值等方面。中国年画的现实困境及衰落根源主要可归纳为:社会变革摧毁中国年画的传统社会基础;传统手艺面临失传,年画艺术后继乏人:消费市场流失导致年画产地萎缩。针对年画的保护,虽然已启动了对年画的普查,但还需在培育专业人才、保护传承人、注重创新、开发销售市场、激活年画产地、保护年画资源等方面做更多努力。

[关键词]中国年画;民间形态;传统文化;新年画;文化思考

[作者简介]宋和平,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局长,博士,北京100730;徐海燕,辽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辽宁沈阳110031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0)11-0157-08

中国年画在中国古老民间艺术中,以其人文蕴含之深厚、信息承载之密集、地域风格之丰富、民族心理表现之鲜明与深切而著称,其艺术形式和载体最具中国特色和世界价值,是其他民间美术难以企及和超越的艺术品种。有着数千年农耕文明史的古老中国,由于其漫长而纵向的历史变迁、多元而横向的地域背景、独特而深厚的民俗底蕴,以及一代代民间艺人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中国年画形成了深受中国民众喜爱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时代特色及自己独有的民间艺术风格。尤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历经水火刀兵的磨难而不衰不灭,在长期的传承、发展与创新中,它顺应着各民族、各地域人民大众的不同观念、信仰和习俗,不仅记录了华夏民族的理想情感和审美趣味,而且以中华民族极富原生态意义的话语形式,成为农耕文明时期文化传播的第一大媒介,它承载着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个性,累积着民族的智慧和经验,并以其独特的艺术样式和多元文化的融合,集中体现了中国的传统价值和精神追求。

一、中国年画的源起与流变

中国年画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是与民俗紧密结合的生活艺术。中国年画一直在中国乡村民间传承,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在中国人的乡土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着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不可漠视的社会影响。在历史长河中,年画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而逐渐形成,随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进步,不断得到充实、发展和提高,成为影响力最广、覆盖面最大、文化含量最密、流派最多、地域风格最丰富的一个艺术门类。它以吉祥、喜庆、欢乐、美好等为题,画面情趣昂然,多姿多彩,千百年来几乎覆盖了年节时所有的中国家庭。

中国年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原始宗教,年画的萌芽与中国的岁时节日民俗文化密切相关。在原始宗教中,一些重要的宗教祭祀仪式一旦在时间上被固定下来并形成相当规模,便演化为岁时节日。“节日”一词的本义就是祭祀。许多节日都是从“恶日”发展而来,例如中国最大的民族节日——春节。人们放爆竹、贴门神用以驱鬼、驱灾、驱兽,并由此而衍生出与之相适应的年节装饰艺术,如画鸡于户,画虎于门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崇拜、神灵崇拜逐渐转化为对社会性的人格神崇拜,如秦时的桃符、苇索,汉时的神荼、郁垒等传说中的人物逐渐成为门神内容。此时虽已具门神雏形,但并不等于后来的门神画,与后来的年画也不属于同一系统…,此时只能属于中国年画的孕育期。

唐宋以降,中国年画步入成熟期。随着社会文化的高度发展,关羽、赵云、尉迟恭、秦叔宝等武将和钟馗、天师等神仙开始在年画中出现,又增添了以祝福、祝运、祝喜的题材来表达美好愿望。年画主题的丰富,表达意象的拓展,使年画已作为中国民间独有的艺术品种而受到广大民众的认可和喜爱。北宋繁华的城镇市井生活,加大了年画在民众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年画遂成为中国年节风俗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根据史料,宋代已有关于年画的记载,迄今为止见得最早的一副木版年画是南宋刻印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周密的《武林旧事》等典籍,都记载了宋代京城春节期间出售年画时的景况。

元、明时期,中国年画向盛行期发展。小说、戏曲插图的勃兴促进了年画的发展。寓意吉庆祥瑞和表现民间风俗的内容得到重视,年画的创作印制和购买张贴逐渐发展成为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民俗事项,年画中一些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的典型题材已趋于定型化,成为历史文化语境中固定的象征性图象符号。

清初年画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康、雍、乾年间的国泰民安,为年画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造纸和雕版技术的不断提高,为年画作坊和民间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发展空间,通俗小说的风行,为年画内容的多样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其间大量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演义小说等成为年画的主要渲染对象。在表现形式上,受西洋绘画艺术影响,西方明暗透视等技巧在中国年画创作中得到运用。

清末民国之初,战乱频仍,内忧外患,社会进入急剧变革时期,中国年画的衰落之势开始显现。政治、文化和社会的激变,深刻影响到中国年画的内容和形式,一方面,年画与商业结合于一体被广泛用于商业宣传,年画中春节喜庆和祈祷神灵的宗教意味被弱化。另一方面,年画及时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如维新变法运动、办新学堂、提高女权、强身健体以及租界的新事物、新景观。尤其大量宣传反抗列强侵略、号召爱国的主张,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深受欢迎。这些出现在民国初年的改良年画,以传统形式表现社会新闻的独创性是其他民间艺术品类中鲜见的,堪称是中国年画史上的一项伟大创举,并因此成为反映当时历史和民俗文化的弥足珍贵的形象资料。

新年画发源于20世纪中叶。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前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延安等各解放区的年画,尝试利用大众美术宣传中共思想,使年画艺术从曾经完全是反映底层广大民众思想的图像符号转变成一种“社会精英(新型革命知识分子)与社会下层(农民)相结合的产物”。但是作为全国性的“新年画创作运动”,则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后。1949年经国家主席毛泽东批示,在政府主导下,源于解放区美术的图像系统被推广至整个国家的视觉文化领域,迅速取代旧图像而成为新中国最重要的表意系统之一。与此同时,新年画的民间艺术品类身份从乡土村落中脱颖而出,跻身于与油画、国画、雕塑等种类并列的文化地位,绘制、印刷与发行由国家行政部门取代了以往的民间私人行为,至1988年其发行量高达8亿张,为历史之最。中国年画在计划经济体制关照下,回光返照一般走过它最后的辉煌。

在内容表现上,新年画主题所涉及的不仅是富

推荐访问:流变 年画 中国 传承 形态

本文标题:中国年画的民间形态及其传承流变中的文化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54038.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中国年画的民间形态及其传承流变中的文化思考》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