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加快创新创业步伐 推进“五型”校园建设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1-05 16:54:02 | 浏览次数: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以下简称牡丹江一中)按照实施大教育发展战略要求和学校今后3年发展规划,2009年将充分发挥一中优质教育资源集聚的优势,进一步加快创新创业的步伐,努力创建具有国际化视野、现代化水平、区域化特色的全国名校。

我们要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牡丹江一中学为宗旨,凝聚全校师生的智慧和力量,全力打造“五型”校园,即集聚优质教育资源、面向东北亚地区开展合作办学和教育交流的开放型校园,充满人文关爱风尚、形成尊重民主平等良好人际关系的和谐型校园,追求返璞归真境界、促进师生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生态型校园,推崇学术民主精神、营造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氛围的学习型校园,具有名校名师风范、体现劳动、创造价值和生命价值的魅力型校园,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奠基。

为推进“五型”校园建设,我们将着力做好下面5方面工作:

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学校的建设水平

进一步拓宽办学视野,积极与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留学预科学院联办UPFC高中国际班,与田家炳实验中学联办艺体实验班,并面向东北亚地区,接收韩国、俄罗斯等国家来牡丹江市第一中就读的高中学生。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学校体育、艺术、技术等场馆面向社区开放,同时面向全市中小学开展校园系列开放日活动。围绕“教育质量年”活动和完善“两高一创”(培育高素质高水平创新型人才)育人模式,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以一表重点本科为主导线、以二表普本为基准线、以三表扩本为保底线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教育质量。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全面落实学校办学理念,积极倡导以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为核心的校园精神文化和以高雅、质朴、大气为基调的校园物质文化。

二、推进德育工作课程化、生活化、网络化,增强育人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做到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突出课堂教学主渠道育人功能,落实《学科德育渗透指南》,把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统筹安排系列主题教育、国防教育、法制教育、环保教育和艾滋病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制订大型集体活动方案和班团会教育活动流程,分学年、分层次实施学校德育工作要点。制订综合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章程,开展“校园之星”命名活动,学生参与面达到100%。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辅导工作。

坚持把培养“文明、诚信、勤奋、自强”的一中人贯穿到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各个方面,广泛开展道德实践岗、爱心志愿者和校园文明行为活动,引导学生树文明形象,当校园主人。加强校学生会、学年分会和班委会的学生自治自理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优良班风、学风形成过程中的骨干带动作用,增强学生自主生活、自主学习、自主交往、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继续开展帮扶贫困学生活动,特困学生受资助面达到100%。

坚持把“当好10年班主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总体要求贯穿到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制订《班主任工作管理办法》,完善《班主任工作考评细则》。对承担班主任工作满10年、15年、20年的教师分别授予“园丁型班主任”、“导师型班主任”、“功勋型班主任”称号,并发放班主任特殊津贴,定期组织到外地疗养和出国考察。进一步办好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完善社区10个德育基地建设,总结提升“点、线、面相结合”的工作经验,努力探索新形式下家校联手、社区互动的德育工作新方法、新途径。办好校园电视台、广播站、网站和《家教报》,广泛进行德育工作信息交流。

三、深入实施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进一步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完善学术类、技艺类、实践类和社团类校本课程结构,构建多维度、多样化的校本选修课程模式,按学习领域统整课程资源,积极探索行政班授课、走班教学、实验室研究、社会实践等有效实施教学的方式,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实施“生态型课堂”有效教学,转变教学方式,构建双层双线主导教学模式,即A层次 “问题引领——启思质疑——层递探究——体悟创新”,B 层次“学案引领——对话设疑——合作解惑——检测反馈”。开展市课改研讨会暨第十六届课改活动月“构建生态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活动。建设以发展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引领的精品课、以拓展知识视野和提升学习能力为重点的优质课、以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法训练为主的达标课、以培养兴趣爱好和发展潜质为特点的特色课,形成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富有创新空间和生命活力的学校教学体系。

细化教学质量管理,加强教学反馈和质量跟踪。将“1591”教学质量管理目标按生源结构比例分解落实到学年和班级,对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按学段及时检测教学目标达成度和学生发展差异度,实行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基础性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学分管理办法,努力使学生达到最近最佳发展区域。设立“课堂教学视导组”、“教学质量调研组”和“教学信息采集室”,完善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多元评教制度,实行分学年、教研室、教研组教学工作月考核通报制和学段质量考评积分制,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加强学校体育与健康、艺术、技术教学工作。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艺体场馆资源,深入开展“分项式模块教学”实验,积极开发技艺类校本选修课。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积极响应“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号召,广泛开展校园系列群体活动。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增强学生预防疾病的意识。深入开展艺术社团活动,定期举办音乐会、文艺演出会和美术作品展。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竞赛、机器人竞赛、电脑制作大赛和“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等科技创新活动,使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和创造潜能得到全面发展。

四、坚持师德师能并举,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认真学习贯彻《教育法》《教师法》赋予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自觉遵守新修订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围绕“师德建设年”,深入展开“自尊自励、做师德模范”承诺活动,发挥师德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把一中人 “求真至善、以身立教”的精神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之中。

加强名师队伍建设。全面实施“名优工程”,加快培养“骨干型”、“研究型”和“专家型”教师。推行校内首席教师专业领衔制,开展名优教师教育思想、教学艺术系列研讨活动,组织名优教师定期参加高层次学术研讨和成果交流活动,鼓励资助名优教师著书立说。

做好校本研修工作。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制订教师中长期发展规划,分层次、分阶段落实教师研修任务,定期考核教师岗位成熟和专业发展情况,建立健全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重点抓好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结合岗位技术标准和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系列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和测试活动,并建立教师成长档案,使青年教师尽快胜任教学循环工作和班主任工作。

推进学术民主。大力倡导研究之风,深入开展教育实验研究、教育叙事研究和教育行动研究,每一位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确定自己的微型课题,期末写出小论文、小叙事或调研报告,不断提高教师研究能力。积极与有关高校、教科研机构和学术专业委员会挂靠,借助外脑外力开展课题攻关,努力提升研究成果水平。

五、活化管理机制,提高学校运营水平

深入探索牡丹江市第一中学和分校田家炳高中教育资源共享、一体化管理的新机制,不断增强学校自身“造血”功能。完善学校和学年、行政和专业扁平化管理模式,重点落实学年主体负责制、教研组集体承责制和班科任联席问责制。全面推进以教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加强校务公开,扩大教职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修订学校章程,完善各项制度。

继续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教师岗位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办法,激活用人机制,按照聘任、试聘、待聘、转聘和不聘等方式做好新一轮教师聘任工作。修订一中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和一中分校绩效工资(含津贴)发放办法。

加强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行为。认真执行高中招生“三限”规定,学生分班继续实行微机派位公示抽签的办法。进一步巩固治理教育乱收费的成果,树立教师良好的职业形象。

树立服务意识,强化后勤、餐饮和学生公寓管理工作。食品安全保障率达到100%。实行公寓管理反馈制度,坚持“日检查、周通报、月评比”制度,开展“文明卫生达标月”活动,评选“文明寝室”、“特色寝室”,为学生创设文明、温馨的就寝环境。进一步推进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完成树木补种、花草栽培和部分校园照明工作,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

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意识,加强与周边派出所、交警大队、医院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开展防火、防盗、防交通事故等宣传教育活动,做好各种突发事件的预警、预案工作,确保师生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创建平安校园。

编辑/牛小源

推荐访问:步伐 加快 推进 创新 创业

本文标题:加快创新创业步伐 推进“五型”校园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55018.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加快创新创业步伐 推进“五型”校园建设》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