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基于战略成本框架下的生命周期成本研究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1-06 17:48:02 | 浏览次数:

[摘 要] 本文首先指出生命周期成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并详细介绍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管理策略,最后运用实例说明我国应加强对生命周期成本法的应用,并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在我国实施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生命周期成本;战略成本管理;环境成本

[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8)11-0049-03

生命周期成本(LCC)是指在企业内部以及其关联方发生的由生产者负担的成本,具体指在产品策划、开发、设计、制造、物流与营销等过程中发生的成本。生命周期成本核算是以生产者成本为基本立足点,重点针对消费者成本加以计算,并由此进行权衡,力求实现总体上的优化的一种核算方法。

一、生命周期成本研究的现实意义

我国加入WTO以来,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企业要想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加强成本管理,以降低综合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社会需求多元化、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和市场细分化等现代经营环境的出现,企业的成本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这为企业的成本管理带来巨大挑战。首先,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企业科技投入量增大,使得企业的研发费用不断上升;其次,顾客对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企业的销售成本不断升高;此外,随着近年来人们对环境问题更加重视,企业按法律要求和为提高商誉而用于环保的支出也呈上升趋势。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把研发成本、销售成本、环境成本列入期间费用,只重视生产成本,已经无法适应目前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所以,建立降低成本的新思路和方法,对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生命周期成本涵盖的内容更为全面,它融合了传统的成本会计、战略成本管理、成本企划、价值工程、作业成本管理等先进的管理理论,为企业成本管理拓宽了新思路,将成本管理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生命周期成本管理将成为企业未来成本管理实践中的一大热点。

二、 生命周期成本的管理策略

(一)开发设计阶段

尽管产品在开发设计阶段的成本仅占总成本的20%,却锁定了75%~80%的生命周期总成本。例如,计算机软件生产企业会在研发阶段投入大量的成本以防在运行阶段为修正错误而花费上百倍成本的代价。因此,在产品研发设计阶段进行前馈性成本控制是最有效的。在此阶段,企业首先要对产品是否具有经济和技术的可行性进行长期预测,并根据各个部门的预测信息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和风险分析。企业产品设计具体分为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和样品测试阶段。企业各个部门应相互沟通,以并行工程的方式进行集成式设计。产品研发设计的每个阶段都要对目标成本进行“修正—确定—估算—评价反馈”。首先考虑产品的质量水平、设备状况、物料清单等内部因素,消费者的使用和弃置成本、竞争对手的价格水平、消费者的经济能力、对环境的影响等外部因素,并以此估算出目标成本。然后在保证质量成本的前提下,利用价值工程评价并修正目标成本。随后是分解目标成本。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依据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利用作业成本法,根据各个作业中心汇总工艺路线定义的作业与工作中心定义的公式计算出产品各层级的子件目标成本。最后,通过LCA和LCCA评价和比较出各种产品体系在整个生命周期使用过程中对消费者的经济效益和环境的影响。实际工作中可使用Sylvatica公司开发的PTlaser或TCAce软件(两个将LCA和LCCA整合到一起的生命周期总成本评价软件)选出同时能减少使用者环境负荷和成本的方案。产品开发设计过程所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有产品成本预测与灵敏度分析,开发费用预算、监控、核算与考核等。

(二)制造阶段

在制造阶段,首先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需要选择合适的供应商,通过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信息的相对对称择优采购,减少原材料的无效损耗,以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其次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采购量和储备量,建立高效的供应链,以加速资金周转。将本期的材料、工资、制造费用的实际支出与既定的目标相比较,并进行成本差异分析,以提高生产体系的效率。在生产阶段大部分成本已经成为约束性成本,因而此阶段宜采用改进成本计算方法,即通过规定单位期间的成本,以激励员工和质量改进等方法来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传统的作业成本法在此时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核算时还需运用适时生产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环境成本管理等现代管理策略,因为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不只是控制产品的成本,更应优化资源组合,以营造有利的竞争空间。

(三)销售阶段

企业销售阶段与制造阶段在时间上往往是重叠的,我们可以从市场角度下的产品生命周期的4个阶段来阐述产品成本管理策略:(1)导入期。在这个时期企业应加大对广告等促销手段的投入,并进行销售费用预测、供应链后端的定价指导与成本预测。(2)成长期。建立关于潜在竞争对手的信息搜集中心和高效的产品传递系统。(3)成熟期。掌握大量的竞争对手的信息,并迅速做出决策,建立竞争者成本模型,实施产品库存资金分析与控制等成本管理策略。(4)衰退期。努力降低现有产品成本,加大消费者市场调研,更新产品结构,加快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企业可通过一些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判断产品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如在成长阶段,企业的资本扩张率、销售利润率和市场占有率等通常都呈增长态势。

三、生命周期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

(一) 生命周期成本法的应用实例

生命周期成本法最早应用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防部对军用物资的成本核算,到了70年代开始跨入实用化时代,目前已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的应用。具体而言,这一方法可在环境评价、产品维护、后勤支持、装备设计配置(包装计划、日常诊断工作等)、设备采购、可持续生产、运输、报废回收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应用。例如,太原市某PVC塑料生产有限公司在生产塑料制品时曾对是采用多元醇苯甲酸酯还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作为增塑剂进行选择。研究表明,在获取材料方面,多元醇苯甲酸酯比常用的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购入成本和使用成本都高。但是,在加工过程中企业发现,企业需为使用邻苯二甲酸二辛酯而排放的SO2、CO、NOX承担废气处置成本,而且这些有害气体对空气造成的污染给周围居民带来很多不便。此外,在回收过程中,多元醇苯甲酸酯也比邻苯二甲酸二辛酯节约成本。因此,从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角度看,采用多元醇苯甲酸酯,既能降低企业的总成本,又能提升企业的商誉,实现环境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最优的目标。

(二) 企业进行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1. 生命周期成本数据的收集

大多数的成本估算方法都需要利用历史数据,LCC估算也是如此, 因此必须收集和积累足够的产品成本信息。在国外,政府统一开展LCC数据的收集,为企业承担一部分工作,但在我国还缺乏这方面的资料。LCC数据从发生的时间来看,可以分为企业内和企业外两部分,企业外部数据更难以获得。企业可运用抽样调查、统计报表等组织调查方式收集LCC成本数据,并建立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数据库,以加强LCC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为LCC的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生命周期估算中参数的设定

LCC估算大多在产品设计的早期阶段进行,需要比较详细的参数。而实际工作中参数的确定是根据以往的设计经验做出的假设,这与后续设计阶段实际采用的参数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可能会影响估算的结果。例如,企业在设定经济寿命、折现率之类的参数时,很难确定所做出的假设是否能正确地反映将来实际发生的情况。企业应充分利用数学模型技术、预测技术、风险处理技术,以使成本估算误差降到最低。

3. 坚持战略成本理念

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由于受既定规模的生产体系的限制,只能调整短期产量,使产品的平均可变成本最低。但是企业经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的产品生产决策未必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因此,现代企业应坚持长期成本理念,以期实现长期成本最佳化的有效资源配置组合。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以坚持战略成本理念为基础,不只局限于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而是将管理活动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产品的服务上,满足客户和政府等各方面的要求,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晓川,方明伦. 制造业中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研究概况综述[J]. 机械工程学报,2002(11).

[2] 陈晓川,方明伦. DFC中全生命周期成本数据的收集、处理与使用[J]. 机械设计与研究,2001(4).

[3] 邓超,王丽琴,吴军. 生命周期评价与生命周期成本集成方法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2007(15).

[4] 林丰沿.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内涵、演变及启示[J]. 理论学刊,2006(7).

[5] 刘红霞.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理念及策略[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2(1).

推荐访问:成本 生命周期 框架 战略 研究

本文标题:基于战略成本框架下的生命周期成本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55437.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基于战略成本框架下的生命周期成本研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