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德育研究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1-10 16:12:02 | 浏览次数: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制约和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然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着过于关注大学生问题和缺点,忽视大学生潜在积极力量的消极教育倾向,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陷入教育效果不佳的困境。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待引入新的理论和理念,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本研究从理论上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教育理念,引入积极心理学理论,挖掘其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借鉴与应用价值。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实践上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德育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即利用心理学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个体身上都存在着固有的和潜在的积极力量与美德,心理学家应该以人已有的、潜在的、积极向上的优势与美德为研究对象,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以挖掘和培养个体身上的积极力量与品质,促进个体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并利用这种积极力量和品质帮助个体克服自身的心理问题与不足,帮助人生活得更加幸福。积极心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环境系统。

21世纪初,积极心理学理论逐渐从西方引入中国,进入国内学者的视野。国内学者首先通过研究幸福感而引入积极心理学理论。近年来,出现了很多积极心理学及其在各学科领域中应用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积极心理学理论、积極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和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从高中到大学生活的变化,从大学学习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变化,大学生的心理受到自身与外部多方面的影响,从变化带给大学生的心理影响来分析大学生的思想困惑或思想压力,从不同年级、不同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提出大学生的现实需要与成长需求。本研究从对大学生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归纳出大学生成长的一般规律,这是本研究的出发点。

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必然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促进大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规律要体现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体现大学生成长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构建要围绕系统教育的思想。因此,积极心理学契合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

本文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出发,系统考察学生个体从接受高等教育之前直到进入大学走上社会。系统考察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内部与外部因素,并总结出大学生成长的基本特点与一般规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系统性研究;同时,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的方法。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借助心理学知识,从实践层面寻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与突破口,探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理论支撑与实践途径,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并且,使用跨学科研究的方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支撑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并借助心理学知识与研究成果,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与成长规律进行系统性研究,探索形成跨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

本研究依托现有德育体系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同时与我国社会积极倡导“正能量”的文化价值取向和春风化雨的文化养成理念相结合,推动高校德育的创新。第一,推动高校德育工作的理念创新。要特别突出大学生的积极心理情绪和积极人格特质的挖掘,通过凸显正能量而增强现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第二,推动高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创新。要从挖掘和培育现代大学生的正能量的基本理念出发,探讨大学生自觉地以积极的人格和心理去主动地获取先进思想理念和文化价值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活动机制。第三,推动高校德育的环境创新。积极心理学非常重视积极的组织系统的建构,重点研究怎样建立积极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等系统,从而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最充分的幸福。

总之,本研究从现实的个人出发,针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的青年群体,加强对大学生主体心理发展、成长规律研究,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研究,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基础,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决定了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实效性,也是决定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考察当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实践,为引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性教育新思路,进一步探讨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现实依据。

【参考文献】

[1] 吴 昊, 王会珍. 试论积极心理学观照下的高校幸福教育[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0(6) :132.

[2] 周 围. 积极道德教育,积极心理学视域中的道德教育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11:4,102.

[3] 陈晓娟.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 苏州大学, 2008(3).

[4] Kirk Schneider. Toward a humanistic positive psychology[J]. ExistentialAnal-ysis, 2011(22):32-36.

推荐访问:德育 视角 心理学 大学生 研究

本文标题: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德育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56948.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德育研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