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与感悟(全文完整)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06-13 13:18:02 |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与感悟(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与感悟(全文完整)

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与感悟

 

 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全球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和生态等领域蕴含深刻洞鉴,赢 得越来越多政府、政党和国际组织的共鸣与支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嵌了三重 ‚赋 力效应 ‛,启发、 影响和推动了当代大国形象认知、 国际关系理论嬗变和全球持续发展进程, 这也是其深入人心的内在依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三重 ‚赋力效应 ‛ ‚赋力 ‛(empower )一词意指赋予客体力量或使之更为强壮自信, 这里的客体既可指人, 也可指抽象的物。

 相应地, ‚赋力效应 ‛在这里是指强大的思想力量对事物发展过程的有益启 发、正面影响和积极推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赋力大国形象认知。

 一个 ‚大国 ‛是在全球范围施加影响力的主 权国家。

 二战后兴起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从两个维度考察大国的影响力或者实力:

 输入与 输出。

 从输出侧看, 大国的实力就是指其战争能力。从输入侧来看,结构现实主义代表人物 肯尼思 ·华尔兹( Kenneth N. Waltz)列举了五种实力来源:人口与领土规模、资源禀赋、经 济实力、军事实力、政治稳定与政治能力。

 这种传统的大国认知在冷战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大国对立造成了许多国家非此即彼 的选择困境。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向纵深发展,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享 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但同时一部分群体的利益在全球化过程中受损, 保护主义和民粹 主义思潮在特定地区出现抬头的趋势。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 21 世纪的各国相互依存 程度不断加深,但在环境、健康、知识传播与创新、安全、多边制度与全球善治等领域,由 于缺乏市场激励以及存在 ‚搭便车 ‛现象,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全球公共品提供严重不 足,阻碍了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步伐。

 在此背景下, 国际社会对于大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 期待不断增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积极响应国际社会对于大国责任的预期, 明确大国有义务和激 励提供更加充足的全球公共品,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 美丽的世界, 塑造了国际社会对于大国形象的新认知。

 近年来, 中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举办 一系列主场峰会外交活动,建设性参与气候变化、 金融治理、 国际维和、疾病防治等国际议 事与实践,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得到进一步巩固。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 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 表性和发言权。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个雨伞术语( umbrella term ),为国际关系理论嬗变 提供了一个研究范畴,在此范畴中,各种学派努力寻求理论假设和推理逻辑的最大公约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赋力全球持续发展进程。

 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植于全球发展, 为 全球发展合作廓清了认知迷雾,奠定了理论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 ‚努力实现政策 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 动力 ‛。中方坚定支持联合国所设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在贸易开放、气候治理、精准扶 贫、国际援助等方面创新引领,取得巨大成就。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发展合作实践注入了理论活水, 中国自身构建过程中最 典型的实践是 ‚一带一路 ‛倡议。

 ‚一带一路 ‛着力打造绿色、健康、智力与和平的丝绸之路, 理念与实践成就被写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相关决议。根据商务部统计, 2017 年中国与 ‚一带 一路 ‛沿线国家贸易额达 7.4 万亿元人民币,基础设施项目、自贸区谈判、对外援助等稳步 推进,与沿线国家金融合作、人文交流越来越紧密,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与 沿线国家在经贸等领域签署近 280 项合作文件,成为推动全球发展合作的机制化平台。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 ‚不 ‘输入 ’外国模式,也不 ‘输出 ’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 ‘复制’ 中国的做法 ‛。中国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

 通过 ‚一带一路 ‛等国际发展计划与治理制度创新, 中国经验为北南合作、 南南合作提供一种 务实方略。当代发展中国家面对 ‚逆全球化 ‛思潮和 ‚中等收入陷阱 ‛风险,在积极探索符合本 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过程中,需要打破线性发展的思维定式,正确处理经济效率与分配公平、 生态保护等的非线性关系,这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意。

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与感悟

 

 高奏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合唱

 摘要:

 世界是一个地球村,人类共有一个家园。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各国只有与时代同步伐,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共克时艰,迎来人类发展更好的明天。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合作;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顺应了历史潮流,回应了时代要求,凝聚了各国共识,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世界的繁荣进步都有着重大和深远的新时代意义。其思想广泛的涵盖了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生态五大领域。

 在政治方面,要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坚决反对霸权主义,要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在经济方面,要促进各国之间交流合作,加强“一带一路”建设,要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在安全方面,要坚持和平发展原则,积极推动世界和平事业构建,要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在文化方面,要尊重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而不同地处理各国之间的交往关系,要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在生态方面,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积极构建生态文明,要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当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而无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符合这一理念的,因此也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一带一路”作为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随着越来越多国家的加入,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理念的正确性。我们要加大“一带一路”的传播和建设,始终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推动国际社会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努力,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

 此次世界范围的疫情防控战役更加凸显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和优越性。疫情当前,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置身事外,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始终一以贯之、步履坚定。中国在国内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

 步巩固的基础上,鉴于多国面临防疫物资和医疗力量缺乏等问题,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向世界伸出了援手。中国以实际行动,毫无保留地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治疗经验,为同国际社会一道战胜这场疫情而矢志努力。在这场战役中,我们用中国速度为各国有效防控疫情争取宝贵时间,用中国力量筑牢阻止疫情蔓延的防线,向其他出现疫情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中国的行动充分彰显了大国的气概和担当。

 在全球性问题日益尖锐的今天,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靠一己之力来解决所有的困难与挑战,任何国家想逃避责任,将自身置身于事外只会将形势变得更加复杂。世界各国需要团结起来,树立起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畸形化的全球治理理念,变革全球治理体系,在各国一律平等的基础上,推动世界各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方平.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特色与建构路径[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02):1-8. [2]周圆翕,吴斯佳.抗“疫”反思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J].公关世界,2020(10):12-13. [3]臧峰宇,史海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资源与时代内涵[J/OL].江苏社会科学:1-9.

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与感悟

 

 2019 年春季学期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结业论文

 论 文 题 目 :

  浅析人类命运共同体

 学 生 姓 名 :

  专 业 班 级 :

 结业论文评分标准

 序 号 项 目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1 观点 30 分 观点正确、鲜明、有创新 (25-30 分)

 观点正确、鲜明、创新不足 (20-25 分)

 观点正确、符合基本要求 (15-20 分)

 观点模糊,认识不清 (<15 分)

 2 论证 30 分 论证严密、逻辑合理,结构严谨 (25-30 分)

 论证合理、层次清晰 (20-25 分)

 论证清楚、有层次 (15-20 分)

 论证不严、层次不清 (<15 分)

 3 论据 20 分 论据充足、典型生动、支持论点 (15-20 分)

 论据充分、比较典型、支持论点 (10-15 分)

 论据合理、能证明论点 (5-10 分)

 论据数量不足、典型性差 (<5 分)

 4 实践 价值 10 分 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工作作用突出 (8-10 分)

 文章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 (7 分)

 涉及具体问题、有一定指导意义 (5 分)

 文章内容平淡、实践指导性不强 (<3 分)

 5 语言 10 分 语言流畅、逻辑性强,表述准确 (8-10 分)

 语言通顺、有逻辑性 (7 分)

 语言通顺、表达清楚 (5 分)

 语言基本通顺,说理性不突出 (<3 分)

  论文要求:

 1.结合所给材料,任选其一,自拟题目,写 2000 字以上的论文。

 2.论文题目中要含有材料中规定的关键词。论文摘要 100-200 字,关键词 2-3 个,论文后面要附有至少三篇以上的参考文献。

 3.论文必须使用 Word 文档打字,格式符合论文规范要求,页面设置为 A4 纸,论文题目宋体四号字,加粗;摘要、关键词宋体 5 号字;正文采用宋体小四号字,行间距 25 磅。

 4.学生论文完成后,要自己到大雅相似度分析网站( http://dsa.dayainfo.com)注册用户名(不要用 QQ 直接登陆),登陆后对论文进行重复率检测,校园网内可以免费每天每人检测一次,最多免费检测两次。学生论文检测达标后(重复率不能大于30%)下载 全文检测报告电子版和所撰写的论文电子版放在一个文件夹里上交。文件夹名为学生姓名+班级。

 Kehan2004@126.com

  5.上交论文时间:以布置考试的时间为准,于 10 日之内,由班级负责人将本班论文及全文检测报告的电子版收齐,统一交到任课老师处(不受理个人上交),逾期未交者视为旷考.

  项 项 目 目 重复率 观点

 论证

 论据

 实践 价值 语言

 论文 得分 得 得 分 分

  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要:世界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唤起了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但要真正走出历史困境,解决时代问题,只有认识和观念是不够的。当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否具有现实基础,是决定性因素。准确把握这一现实基础,促进发展壮大,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工作。

 关键词:命运 促进 根本

 正如马克思所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整个过程。”因此,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找到现实基础,必须首先着眼于当今时代的物质生产方式。如果当前生产方式的发展和转变能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支撑,那么这项建设任务就必须是切实可行的。诚然,当今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仍处于现代性阶段,但不可忽视的是,它在许多方面悄然发生了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发展共同体。其中,任何一个共同体成员,如果不发展,必然会退出并反对这个共同体。现代性的发展需要许多客观条件。在传统意义上,发展占主导和利用的全球客观条件是有限的,而发展的需求是无限的,两者之间的冲突必然形成“增长的极限”。发展条件的分布格局必然导致各国之间的激烈竞争,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国际战争和冲突。如果不能解决全球发展的有限条件问题,就不能真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发展不仅是一个不断提问的过程,而且包含着对发展中问题的解答。这体现在新的生产方式和全球有限的发展条件下缓解和克服矛盾。当前生产方式的新变化体现在原材料需求和需求形式的变化等多方面。更重要的是,当代发展所需要的空间正逐渐从传统的地理意义上转向互联网的虚拟空间。正如所描述的,网络空间具有“一个可以无限扩展的开放结构,只要新节点通过网络通信,也就是

 说,只要它们共享相同的通信符号,就可以集成它们。”网络虚拟空间的出现,使生产摆脱了有限地理空间的限制,获得了更加开放的发展潜力。

 生产方式的新变化,各国现代化进程的差异也是当前全球发展具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现实基础的重要原因。马克思明确反对人民”对西欧资本主义的起源的历史账户彻底的历史哲学理论的一般发展道路”,并认为“所有民族,不管他们的历史环境,注定要走这条路”的观点在他身上,把他“太多的侮辱”。历史证明马克思是对的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现代化进程,后发展中国家可以在人类文明已有成就的基础上,大大缩短工业化和工业文明的进程。中国改革开放 40 年的发展经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同时也表明,发展中国家毕竟可以减轻甚至跳过现代性的后果和困难,迅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这表明,虽然各国现代化水平不同,但都可以加入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实现各自发展。

 一方面,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为全球化奠定了物质基础,使全球分工和生产成为可能。火车、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以及前两次工业革命中产生的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在历史上推动了全球交通通讯的发展。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高速铁路、航空、海上运输等运输方式的快速发展和完善,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国际航线遍布五大洲,总长度超过 120 万公里的铁路网络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高速铁路系统建设、隧道和大陆桥的建设,世界上重要的港口和城市交流,大大提高国际贸易运输的规模,降低了国际货物运输成本、缩短运输时间。与此同时,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在全球范围内帮助人类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障碍,进行及时的信息互动,不断扩大的全球信息传播的界限,成为一个重要的力量促进世界的发展和沟通。全球范围的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世界各地互联互通奠定了基础。日益互联互通的全球交通网络和日益加快发展的全球信息网络,正在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紧密联系在一起。

 另一面,资本累也是全球化的内在动力。正如阿里戈所说,世界资本主义制度500多年来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扩张的过程。这一体系的扩张不是空间和地理的扩张,而是资本主义生产、贸易和金融的扩张,使中部地区的力量渗透到偏远地区,进一步扩大了资本主义的全球发展网络。为了实现资本扩张,各国根据各自

 的技术优势和要素禀赋,开展了大量的国际贸易,希望从国际贸易顺差中积累资本。这促进了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的建立和跨国直接投资的产生,从而密切了全球经济联系。资本的扩张促进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为全球资本的快速积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全球资本流动循环。然而,由于资本流动规模大、速度快,全球金融体系长期处于非常不稳定和无序的状态,加剧了全球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资本积累的同时,国际经济秩序日益失衡,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适应现实需要而提出的构想,不是空洞的口号,更不是乌托邦,是人类社会努力的方向。我们应该坚定信心,发挥聪明才智,脚踏实地, 有针对性地采取具体行动。既要发展好国内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方面,提高我国的治理能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也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指导下,构建不同层次的命运共同体,新型的国际关系,改革全球治理,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向着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因此,促进人类命运世界的一个社区的建设,不仅提出一组特定的作战计划,并且准确地把握了新变化和新特点对现代性的发展,提出了一种成功的传统观念之外的全球治理和发展现代化的新方案。世界最基本和重要的意义在于,中国发展道路的扩张,促进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了足够的证据和生动的示范实施这个新计划,这表明这个新计划肯定会成为全球发展的时代的选择和全球治理。

 参考文献:

 [1] 李倩;文化平等视域下丝路精神弘扬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8 年 [2]王亚文;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D];大理大学;2018 年 [3]杨春晓;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年

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与感悟

 

 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自提出以后,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等全球合作理念与实践而不断丰富,逐渐为国际社会所认同,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新秩序的共同价值规范。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提升,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和谐、国际和平事业、变革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十九大报告共十三部分,其中第十二部分以“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标题,专门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系统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习近平在这部分一开始就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可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的就是希望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还专门写进了党的十九大修改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特别强调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所以,完全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和谐、国际和平事业、变革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都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因此,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系统阐述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刻

 内涵与时代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刻内涵 马克思恩格斯有丰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他们认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马克思进而提出了“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真正的共同体”与“虚假的共同体”相对,“真正的共同体”即共产主义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中华民族历来追求和睦、爱好和平、倡导和谐,“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数千年文明史造就了独树一帜的“和”文化。“和”文化“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富含“仁”、“爱”、“和”的优秀基因。孔子说,“泛爱众,能亲仁”、“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老子主张“见素抱朴”、“道法自然”;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孙子反对战争,他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墨翟更为博爱,他提出要“兼相爱,交相利”。习近平多次赞誉的近代思想家王阳明主张“天下一家”,“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其视天下之人,无外内远近。……天下之人,皆相视如一家之亲”。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和繁荣的精神支柱,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想观念,以及在此指导下的“一带一路”倡议等实践举措,就是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运用。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原则时,提出伙伴关系要“平等相

 待、互商互谅”,文明交流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生态体系要“尊崇自然、绿色发展”,就是对和平、仁爱、天下一家等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由理念到理论,内涵不断丰富深刻;由愿景到倡议,成效明显;由双边到多边,认可范围不断扩展。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顺应经济全球化新变化,关切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前途命运,成为变革全球治理体系、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新秩序的共同价值规范。

 为何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何谓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何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与大调整的时期,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虽然全球的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的变革正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也日益加深,但是,国际力量更趋平衡,并且和平与发展的大势仍不可逆转。与此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非常突出,全球增长动力不足,贫富分化严重,恐怖主义问题、网络安全问题、传染性疾病问题等威胁蔓延,当今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挑战。这是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现实依据,全球的问题需要人类共同面对、共同应对,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单独应对面临的各种挑战。

 何谓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习总书记接着用五个“要”系统阐述了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即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事实上,2013 年 3 月,习近平在当选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时就提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2015 年在以“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在演讲中主张“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 年 9 月,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习近平再次强调,“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倡导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要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要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这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建构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总体布局,描绘了世界新格局的美好前景。

 2017 年 1 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时,习近平强调:“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面对全球问题, “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 。他进一步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必须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承载着中国对建设美好世界的崇高理想和不懈追求,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公正新秩序的美好期待,因此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欢迎和强烈支持。2017 年 2月 10 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呼吁国际社会本着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加强对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正式写入联合国决议,表明这一理念已经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创新、是对新中国外交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提升,它为变革全球治理体系、为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并且强调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因为,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

 第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和谐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生命共同体,生态共同体。日益严重的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警示我们,地球生态危机问题越来越严重,地球已达其能承受人类过度消费和浪费的极限,生态一旦崩溃任何国家都不能幸免。尽管中国承载着巨大的发展压力,但是仍主动承担责任,将“绿色”列为“五大发展理念”的基本内容,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南;同时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创新绿色科技,积极落实《巴黎协定》等国际合作项目。

 第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国际和平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保持长期团结稳定、繁荣发展、社会进步,同时,妥善处理好周边关系,广泛参与区域合作和全球事务。与奉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的西方强国通过入侵战争、策划政变、经济制裁等手段到处插手他国事务不同的是,中国是在奉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主动参与国际合作,经过数十年努力奋斗实现自身强大之后,顺应世界格局演变的趋势,应世界各国的强烈呼吁而积极参与国际事

 务,维护世界和平。当前,我们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蕴含着中国维护生态和谐与世界和平的智慧,是变革全球治理体系应当遵守的基本价值规范。

 第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变革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习近平在金砖峰会等多个国际场合,以此表达同世界各国共赢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博大胸怀和历史担当。共赢、共享不仅是中国对世界秩序的美好希冀,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势日益强劲,变革创新的步伐持续向前。各国之间的联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人类战胜困难的手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因推行霸权主义而造成的难民问题,因推行新自由主义而造成的金融危机,均对作为始作俑者的西方强国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已经在经济全球化中获益而率先发展起来的发达国家,更应该担负起帮扶落后国家的责任。中国早就意识到,“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需要中国”。因此,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派出维和部队、支持非洲建设,将共赢共享理念贯彻到实践中去。塔吉克斯坦驻华大使达夫拉特佐达曾称赞道,“中国在其他国家兴办企业、大力投资,这促进了当地的就业、增加了当地政府的税收。这些都表明,全世界都能够共享中国的发展成果”。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变革全球治理体系,大国是关键。“国家之间要构建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大国要尊重彼此核

 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 第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国家只有大小之别,没有高下之分;文明只有特色之别,没有优劣之分。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必须秉持共商共建的发展新理念。习近平在多个国际场合的讲话中,已经系统地阐述了推动构建全球公平正义新秩序的方案。在经济方面,要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反对逆全球化的保守主义倾向,避免不公正的贸易战争,“需要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在政治方面,着力解决恐怖主义、难民问题、武装冲突等急切而棘手的重大问题,“当事各方要通过协商谈判,其他各方应该积极劝和促谈,尊重联合国发挥斡旋主渠道作用”。在文化方面,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同文明要平等交流、共同进步,“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总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理念,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国际版,是国内发展理念在国际战略中的反映,这表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与感悟

 

 人类命运共同体 1 1 、基本内涵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2 2 、时代背景 “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命运与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世界各国更需要以负责任的精神同舟共济,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当前国际形势基本特点是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

 3 3 、提出过程 2013 年 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 莫斯科国家关系学院的演讲中, 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他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阐发,并写进了联合国有关决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将坚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确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

 4 4 、实践要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极其丰富、深刻,其核心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 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我们要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 5 个方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5 5 、意义作用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创新、是对新中国外交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提升,它 为变革全球治理体系、为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提供了中 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当今世界的发展具有引领价值, 有利于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全球治理联系在一起,对现实世界的实践也有重大指导意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

 (2)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

 (3)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4)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5)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保护,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推荐访问:

本文标题: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与感悟(全文完整)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661.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人类命运共同体心得与感悟(全文完整)》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