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讲话稿 >

县财政工作会上讲话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09-12 18:06:03 |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县财政工作会上讲话,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县财政工作会上讲话

县财政工作会上的讲话3篇

【篇一】县财政工作会上的讲话

在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认清形势,迎接挑战,保持财政经济进展良好势头
对于今年全省经济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云坤、洪虎同志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差不多做了深刻阐述和全面部署,对财政工作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仔细学习、深刻领略两位要紧领导同志的重要说话精神,结合财政工作的实际,扎扎实实地把各项要求降到实处。
二、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努力开创我省财政工作新局面
为了增强市、州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省政府决定,从2004年开始,在保持现行省对下分税制财政体制框架别变的前提下,市州能够对所属县(市)的收支范围进行重新划分,进一步理顺市州对县(市)的财政治理体制。各市州在研究确定对县(市)体制时,要妥善处理好与所属县(市)的利益分配关系,注意调动县(市)进展经济、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促进本地区经济协调、健康进展。(四)增强忧患意识,努力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目前,财政承担的风险压力别断加大,有的县(市)差不多对财政预算执行构成了威胁。凡事预则立,别预则废。各地必须注重防范化解财政风险,未雨绸缪,及早研究应对措施,特别是要着重在体制上、制度上和工作措施上研究防范化解财政风险机制,别能总是充当“救火队”。各级政府要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对政府主权外债的治理,逐步建立完善治理约束机制,切实将各项措施降到实处。当前急需做的工作算是严格划分责任,实行分类治理,该由政府负责的,要制定还债打算,并纳入地点政府预算,逐步予以解决。该由项目单位或担保单位负责的,必须由相关单位依法承担偿债责任。对新上项目要严格把关,搞好科学评估论证,充分思考外债规模和财政承受能力,量力而行。对到期债务别能按规定偿还、债务率(政府主权外债余额?当年地点级财政收入)达到70%的市县,坚定禁止再上新的主权外债项目,这要作为一项硬指标来执行。各级财政在财力允许的事情下,要按照主权外债余额的3—5%建立还贷预备金或安排还贷资金,增强抵御财政风险能力。各级政府还要严格规范财政担保行为,将来除国家规定的担保范围和国债转贷专项资金外,各级财政部门一律别得再为企业贷款行为进行担保。并且,逐步建立财政担保项目从立项到还款全过程的治理和监督机制,提高借用资金的使用效益,为按时还款制造条件。
三、加大措施,突出重点,确保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
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各级财政及相关部门要从说政治、说大局的高度认识这项改革的重大意义。财政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改革意识、服务意识和保障意识。该保证的经费要脚额安排,该拨付的资金要及时拨付,确保预算单位行使职能的资金需要。并且,要充分思考改革单位的实际事情,实事求是地合理核定收支规模与支出标准。这个地方我要特别指出的是,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治理后,假如组织收入治理工作跟别上,一些部门和相关人员可能浮现应收别收、应罚别罚,弱化执法力度等咨询题,这必定会加大财政的支出压力。对此,有关部门要切实贯彻国务院对于《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治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加强监督检查,对别履行职责,应收别收,应罚别罚的有关责任人员,要予以严肃查处,并挑选典型案例予以曝光,确保依法收缴,应收尽收。(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分步推进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中央决定,从2004年1月1日起,打破现行按隶属关系和税目划分所得税收入的方法,实施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进展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定,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的要紧内容是:除少数特殊行业或企业外,绝大部分企业所得税和全部个人所得税(包括对个人储蓄存款利息征收的所得税)实行中央与地点按比例分享。分享范围和比例全国统一。中央与地点分享比例2004年5∶5,2003年为6∶4,未来怎么分享,中央依照实际收入事情再行思考。改革以2003年为基期,对地点净上划中央所得税定额返还地点。这次改革,中央经过提高分享比例增加的收入将全部用于对中西部地区的普通性转移支付。从这一点来看,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对我省来说依然比较有利的。但中央的改革方案也明确规定,改革方案实施后,假如某省(区、市)未来年度的所得税收入完成数达别到2003年基数,中央将相应扣减对该地区的基数返还或调增基数上解。
四、转变职能,改进作风,进一步提高财政工作水平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经过的《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对我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财政部门要结合财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仔细贯彻省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以“四政”方针为指导,切实转变财政职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努力提高财政工作水平。(一)要切实转变财政职能。财政部门转变职能,既是作风转变的关键环节,也是入世的客观要求。入世对我们冲击最大的算是政府部门。财政作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应尽快按照市场经济和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转变职能,习惯入世的挑战。各级财政部门要抓紧熟悉掌握wto规则,从思想上、工作上尽快习惯入世的要求。要深入研究符合wto规则的支持产业进展的新途径、新措施。要从传统的理财思想和理财办法中完全转变过来,从过去重分配轻治理、重审批轻监督、重微观轻宏观的传统理财模式向强化宏观调控、宏观治理和加强监督转变。要改革过去的一些适应和传统做法,减少行政审批,按市场规律办事,有效发挥中介组织、行业自律作用。要严肃财经纪律,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经过健全各个环节的监控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经济健康运行。(二)要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财政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部门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的重大意义,从经济社会进展的大背景下来认识做好财政工作的重要性。必须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要倡导求真务实精神,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绝别能图虚名而招实祸。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迎难而上,勇于探究,敢于创新,制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注重调查研究,别搞形式,别走过场,深入实际,埋头苦干,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三)要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近年来我省财政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表明财政干部队伍整体素养是好的,财政厅的工作,省委、省政府是中意的。事业进展关键在人。当前财政面临的改革和进展任务十分繁重,要做好新形势下的财政工作,关键在于把财政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好。财政部门的同志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业务素养,自觉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将财政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篇二】县财政工作会上的讲话

刚刚过去的2004年,是我市经济建设和结构调整取得巨大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突出主题,把握主线,抢抓机遇,争先发展,全市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出速度快、效益高、后劲足的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是全市财政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奋力拼搏,真抓实干,着力解决我市财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积极探索推动财政工作上质量上水平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财政收入方面,坚持“依法征税,据实征收,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和“依法治税,均衡入库”的税收工作思路,积极推进税收征管模式改革,大力改进征管手段,提高税收征管的科技含量,加大税收稽查力度,保证了税收收入连续较大幅度的增长。去年的财政工作是高平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一年,财政收入增幅最高、增量最多,全市财政总收入达61518万元,一年跨越4亿元、5亿元、6亿元三个大关,增收额相当于2002年全年财政总收入(2002年财政总收入26063万元);
在财政支出方面,进行了部门预算、会计集中结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等各项改革,财政预算调度力度进一步增强。全年累计执行财政支出36088万元,增长28.3,确保了全市干部职工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确保了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的正常支出,确保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力地支持了“三农”和全市重点工程建设。特别是财政供养的1.2万人员刚性支出三年增加近三亿元,现在每人每年比前几年多收入6000多元,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好处和实惠;
在发挥财政职能方面,财政部门适时调整工作思路,主动运用财政、税收政策和手段,进一步理顺税源和税种分配关系,积极争取上级财政部门各类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支持了我市重点项目建设,调动了全市上下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财政监督方面,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税法、税收征管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并结合我市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高平市财政监督检查工作规程》、《高平市财政性资金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了纵横交错、严密科学的监督网,进一步加大了财政监督力度,确保了财政资金的安全性、时效性。

纵观2004年财政工作,收入增长快,支出执行好,发挥职能强,监督力度大,我市财政状况从此告别了吃不饱饭的苦涩历史,开始步入预算内保运转、预算外搞建设的良性发展轨道。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财政部门的扎实努力工作,凝聚着财政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再一次向全市财政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站在全局的战略的高度,不断探索做好财政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

去年的财政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财政工作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我市的税源结构仍然倚重于煤炭,全市资源和资源消耗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比重还比较大,利用系数水平不高,新的税收增长点特别是第三产业的税收贡献率还较低,这给我市财政收入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因素;
二是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多项改革同步推进,教育、农业、科技、社保等法定支出和个人刚性支出不断增长,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越来越大;
三是2005年我市将全部取消农业税及农业税附加,部分税种上划比例也将提高,各项国债、上级专项资金需要地方落实配套资金,教育、农业、城市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历史欠帐较多,特别是今年开始实施的医疗保险,集体一块需要财政增加支出860余万元,这些都需要增加大量的财政支出,财

政收支矛盾将十分突出。为此,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做好财政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

(一)做好财政工作首先必须把握大局。财政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要做好财政工作,首先必须认清形势,把握大局,找准立足点和切入点,离开了这一点,财政工作就会失去目标和前进方向。我们必须跳出就财政论财政的圈子,更多地从政治的高度、全局的角度,分析形势,调整思路,完善措施。既要算经济帐,还要算政治帐和社会帐。要善于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根据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适时调整财政工作的思路和重点,及时研究一些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妥善解决财政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始终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财政收入分配、资源配置、宏观调控职能,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及时有效的财政支持。

(二)做好财政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源泉,也是财政工作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的重要途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创新就没有活力,这一点,在我们过去的财政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尽管我们在改革创新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有一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财政工作中还会出现一些新矛盾、新问题。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不断加以解决。要敢于打破过时的条条框框,大胆进行探索和实践,只要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财政工作水平,有利于解决问题,都应该积极尝试。我们既要坚定改革创新的信心,又要注意策略和方法,尽可能争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创造良好的氛围,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加快改革步伐,把改革推向前进。

(三)做好财政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依法理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财政部门作为政府财政政策的执行者和资金的管理者,必须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这不仅是依法治国在财政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衡量财政工作质量和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财政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依法理财工作,提高依法理财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财政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每一项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办理。

(四)做好财政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突出重点。财政工作涉及到社会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我们必须突出工作重点,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区分轻重缓急,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事关全市发展、改革、稳定大局的重要方面。要注意讲究工作方法,注重集中财力办大事,以良好的工作质量、实际的工作成效,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以点带面,整体推动财政工作上质量、上台阶。

三、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圆满完成2005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

刚刚结束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在全面分析我市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今年的经济工作目标,要求今年财政要继续保持快速发展,财政收入达到8个亿,财政的保障作用和水平取得明显提高。实现这个目标,任务很繁重,难度也很大,既有许多有利因素,也有一些不利因素。我们要认真分析财政工作形势,抓住宏观经济好转的有利时机,继续发扬过去的优良工作传统,再接再厉,开拓创新,确保各项财政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为“十五”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为“十一五”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具体工作敏晓同志已经作了安排,我这里再简单强调几点:

第一,要着力培植税源,做大财政“蛋糕”。要强化“经济发展看效益,效益提高看利税,利税增长看入库”的观念,以效益和市场为取向,加大地方财政支持经济,特别是税源经济的力度,把税源建设的这篇文章做好。一是要全力支持重点企业发展,壮大骨干税源。通过多年努力,我市已形成煤炭、焦化、铸造、化工等一批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这些企业是我市工业的支柱,也是我市税源建设的重点。财政部门要在技术创新、融资、盘活存量以及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强研究,落实措施,提供服务,想方设法促进企业规模做大,产业做强。二是要进一步拓展思路,善于综合并灵活运用预算、税收、转移支付、补贴等政策工具,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加快经济发展,拓宽生财聚财的渠道。只有把“蛋糕”做大,才能为财政收入持续增长提供坚实的基础。要深刻领会“税收政策不落实也是收过头税”的精神,既要狠抓收入不放松,又要落实政策不打折。三是要大力组织收入,壮大地方财政实力。雄厚的财政实力不仅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依据,更是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今年我市财政收入的目标任务已经确定,就是要确保增长20%以上,力争达到8个亿。完成这一目标是有可能的,压力也是很大的。为此,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好“聚财”的各项措施,想方设法拓宽收入渠道,挖掘增收潜力,确保我市财政收入继续较快增长。要在税源管理上下功夫,坚持抓早、抓紧、抓实,抓好重点税源的监控,及时掌握入库情况,认真解决组织收入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加强财税法规宣传,提高全民纳税意识;
强化税收征管,做到依法规范征收、应收尽收,防止税收流失;
进一步加大税收稽查力度,维护税收秩序。

第二,要强化支出管理,确保重点支出。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努力解决好财政的“缺位”和“越位”问题。这是个难题,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必须有所突破。这就要求财政干部必须增强统筹发展的理念。要统筹地方财力,加大对预算内外资金的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强财政对所有政府财政性资金的统一管理,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集中财力办大事。要从全局的高度出发,将解决当前矛盾和促进长远发展结合起来,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规范财政供给范围。对于促进“五个统筹”发展、关系我市改革、稳定、发展大局的大事,财政资金要重点予以保障,并结合实际需要和财力可能,提出科学合理的财力支持计划。农业、科技、教育、社保、卫生等重点支出领域内部,也要牢记“两个务必”,切实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减轻财政负担。

第三,要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提高财政管理水平。财政部门要坚持把推进财政改革作为提高财政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从实际出发,认真抓好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一是深化预算编制改革,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去年,我市8个部门实行“部门预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要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预算编制方法。在此基础上,全面实行部门预算,把部门的各种收支纳入预算管理;
二是稳步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目前国际上比较通行的一种做法,对加强财政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财政部门要积极探索、稳妥地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逐步将财政资金全部集中到国库帐户收付,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
三是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运作程序,完善监督机制。采购范围和规模,要从物品采购逐步扩展到服务采购。

第四,要加强财政监管,坚持依法理财。加强监督管理,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措施,也是规范财经秩序,堵住用钱上的漏洞,预防腐败的关键环节。对这个问题,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近些年来,财政部门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各部门、各单位遵守财经法纪的意识不断得到增强,违法违规问题逐年减少。但同时也要看到,在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今后我们要着重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依法理财的自觉性。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加强对税法、会计法、预算法、预算外资金管理法规的学习教育,严格依法理财。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各部门、各单位日常财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规范会计核算,提高理财水平。二是进一步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继续清理各单位银行帐户,严禁设立帐外帐,坚决取消“小金库”。各级政府、各部门要严格执行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逐步试行“收费统一监管、财务统一核算、会计统一管理、分配统一标准”的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三是要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以财务收支监督为中心,突出对财政性资金收、支、管各个环节的跟踪监督,严肃查处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第五,要抓好财政队伍自身建设,切实提高行政效能。财政管理与改革的成效如何,干部队伍是关键。随着形势的发展,对财政干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今年要在全市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体财政干部都要以此活动为契机,自觉、主动地在先进性教育中接受洗礼,真正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升华道德情操,在教育中锤炼意志品质、提高执政本领。要加强干部队伍财税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教育,切实提高政治业务素质,不断增强做好新形势下财政工作的能力。同时,要进一步加快财政局域网络建设,积极利用网络、数字技术,建立以预算编制、审核管理为核心的财政业务管理系统,全面提高财政管理水平。要认真落实责任制度,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树立财政部门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今年全市财政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我们要在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把全市财政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春节已过,借此机会,我给全市财政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拜个晚年,预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取得更大成绩!



好新形势下财政工作的能力。同时,要进一步加快财政局域网络建设,积极利用网络、数字技术,建立以预算编制、审核管理为核心的财政业务管理系统,全面提高财政管理水平。要认真落实责任制度,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树立财政部门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今年全市财政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我们要在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把全市财政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春节已过,借此机会,我给全市财政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拜个晚年,预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取得更大成绩!

【篇三】县财政工作会上的讲话

在全县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经县政府研究决定,今天我们召开全县民政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民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8年工作,安排部署2009年任务,努力推动全县民政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刚才,局长客观全面的回顾了去年一年的工作,对今年全县民政工作作了很好的安排和部署,这些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就做好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民政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民政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民政工作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民政工作作为政府一项重要的社会工作,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因此,各乡镇场和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对新时期民政工作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民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民政工作是为民之政,是落实党委政府亲民惠民政策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民政部门在解决民生、维护民权、落实民利、体现民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们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是我们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最本质、最实际的体现。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利民之意、惠民之举,很多都要通过民政工作来实现,党和政府的温暖很多都要通过民政工作传递到千家万户。民政工作发挥着联系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其根本基点就是“为民”,全部职责也是“为民”。各级、各部门要把民政工作作为实现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载体,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民政工作是和谐之基,是协调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的基本手段。党中央确立的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途径和目标,大多涉及民政工作范畴。民政工作与和谐社会有着密切联系,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搭建城乡社区建设平台,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从而促进基层管理和谐;
通过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增强服务社会功能,从而促进社会服务和谐;
通过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调整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平,从而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通过大力发展老龄事业,从而促进社会代际和谐;
通过推动慈善事业发展,从而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通过做好“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从而促进军政军民团结和谐等等。各级各部门要把民政工作作为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民政工作是发展之需,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障。民政工作是推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深入发展,随着内部外部形势的不断变化,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加强民政工作,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长期安定有序的发展环境。同时,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民政部门有许多优势。例如,在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的市场化程度和参与市场的竞争能力方面,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对农村的社会救助、社会管理和服务群众工作、倡导精神文明、改变陈规陋习方面,在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村民自治组织、保障广大农民的民主权利、激发基层发展活力方面,民政部门直接担负着许多重要的职责和任务。各乡镇场和各有关部门要把民政工作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总之,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作为承担解决民生问题的民政工作,任务将会更加繁重。尽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应当看到,仍然有一部分群众生活还十分艰难,切实解决好他们的生活困难,让广大弱势群体共享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民政部门的当然职责、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民政工作的重要性,把改善民生、保障民权、发展民利、维护民益作为民政工作的核心,努力为人民群众谋更多的福祉。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力做好民政各项工作

(一)加快推进民生保障建设。当前,正处在化解金融危机的关键、敏感时期,各乡镇场、各有关部门要统筹保增长与保民生的关系,始终把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放在重要位置,优先解决群众关注的民生突出问题,实现社会和谐稳定。要加强城乡低保制度建设,落实好低保政策,进一步强化低保制度这一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安全网”的作用。要密切关注低收入群体和因病致贫、因灾致贫等困难家庭的生活现状,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抓紧实施农村低保制度,逐步提高救助标准,加强各项社会救助制度配套衔接,统筹解决困难群众看病就医、住房就业、子女上学、灾后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使城乡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要针对就业形势严峻、下岗失业人员和无固定收入人员增加、低收入人群扩大的趋势,落实好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实现城乡社会救助一体化。同时,加大临时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和困难群体、优抚群体、孤老孤残孤儿等三个特殊群体的救助力度,有效衔接生活、教育、就业、住房等救助制度,发挥民生保障体系效能,有效救助困难群众。要进一步做好灾害救助工作,制定和完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和管理,增强防范和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综合能力,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水平。要大力支持慈善事业发展,推动慈善组织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慈善活动,努力形成发动全社会同帮共扶困难群众的良好氛围。

(二)加快推进民生设施建设。要抓住当前国家实施扩内需、保增长的有利时机,积极与上级部门联络沟通,多研究政策规定,找准上级项目与我县发展的结合点争取项目,把握发展机遇,争取上级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科学规划,整合资源,拓宽融资渠道,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效益,统筹推进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做实民生工程,实现保增长促发展的目标。要加快推进我县福利院、敬老院、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养老服务机构、殡仪服务设施等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民生服务需求。要推进社会福利服务社会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各类老年福利设施,推进“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等新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一批以老年服务为主的福利服务中心。要坚持管理监督和培育发展并重的方针,重点培育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行业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公益慈善类、基层服务类民间组织,支持引导各类基金会和社会事业类民间组织发展,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作用明显的民间组织体系和依法监管、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民间组织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民间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要建设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和地名信息化服务系统,方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三)努力做好优抚安置工作。要建立健全双拥工作机制,特别是拥军优属工作制度,积极开展行业拥军、社区拥军,引导“两新”组织拥军,扩大双拥工作的群众基础,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军地互动的双拥工作格局。深入持久地开展“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在保持市级拥军优属模范县的基础上,积极争创省级模范县。拓宽退役士兵安置渠道,建立和完善与国防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优抚安置体系。切实做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尤其是搞好退役士兵的普惠制培训,为他们积极创造就业条件和机会。要鼓励和促进自谋职业,扩大一次性有偿化安置比例,落实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切实保障重点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与当地居民同步增长。要积极做好涉军维稳工作,落实应急预案,加强工作排查,切实解决涉军人员具体问题,认真做好重点人员思想转化工作,坚决预防和杜绝涉军人员群体性集体上访、非正常上访,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加快推进城乡社区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狠抓社区建设,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拓展延伸社区服务内容,做优服务品牌,把保民生落实到城乡社区建设上,使百姓真正受益。要抓出一批城镇、农村社区精品,省、市民政部门将在农村社区建设上加大投入,我们要积极争取资金和指标,以县城和老城、八面城两个“一级镇”为重点,把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作用。要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民政部门的指导下,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村民民主理财、村民代表会议和民主评议等制度,加强农村资产资源和财务管理,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立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今年,我们要把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作为全县民政工作的重点来抓,此项工作的考核将列入乡镇党政一把手目标责任制。

(五)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建设。当前,我县老龄工作已呈现人口老龄化、老龄人口高龄化、高龄人口空巢化趋势。而我县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不广、从业人员缺乏,民营养老机构发展缓慢等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养老服务需求很不适应,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加快推进我县“老有所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民政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提前谋划,关心和重视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加大养老服务事业政策扶持力度,落实老年人医疗、保险等各项优待政策。要结合我县实际,建立健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辅助、各类为老服务组织全面协调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切实解决养老服务问题。要注重养老服务事业的探索研究,创新养老服务方式,加快推行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的社会化、专业化养老模式,进一步完善社会兴办养老机构的优惠政策,扶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推进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实现老有所养目标。

(六)加强民政队伍建设。民政部门要恪守为民之责,切实加强民政干部职工的思想、作风、业务建设,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教育引导民政干部职工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政为民、乐于奉献的光荣传统和奉献精神,时刻牢记宗旨意识,为人民群众提供周到、满意的服务。要抓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民政部门和乡镇政府都要认真研究社工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积极探索建立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体系,努力打造一支深藏爱民之心、善谋为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的为民服务队伍。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努力推进民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民生保障是党和政府最关注、社会各界最敏感、人民群众最急需的工作,做好民政工作,是最大的政治、最根本的大局、最现实的课题,责任重大。民政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全力推进民生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县乡(镇)两级作为最基层的政权组织,与广大群众进行最直接的交流,目睹群众最现实的困境,肩负着扶贫帮困、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使命,做好民生工作责无旁贷。因此,各级各部门要从现在开始,把民生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长远谋划民生事业。各乡镇场主要领导要亲自关心支持民政工作,定期听取汇报,关注群众基本生活,亲自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出现的重大民生问题;
分管领导要集中精力抓落实,及时研究新情况、掌握民生工作进度,积极解决遇到的难题,做到主动研究,积极应对,不畏难,不回避,不推诿。

二要加强部门配合。民政工作是一项综合系统工作,牵涉劳动、社保、建设、卫生、教育、税务、财政、城管等多个职能部门,需要各单位的密切协作、主动配合。要建立完善“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民政工作新机制,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民生意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给予民生事业政策倾斜和支持,做到该加强的加强、该投入的投入。要鼓励社会兴办非营利性民政事业项目,探索贴息、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推进民政事业发展的合力。要加强舆论宣传,利用电视、电台、报纸、信息等媒体力量,营造人人参与、全社会关心民生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三要加强管理和监督。民政资金是困难群众的“救济款”、“救命钱”,如果因为管理不到位而出现偏差,那是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直接侵犯。为确保民政资金专款专用、急款急用,要对民政资金实行统一的社会化发放,确保各项资金发放公平、公正、公开、透明。要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健全制度、严明法纪、强化监管。纪检监察、民政等相关部门决不能放松对民政经费使用过程的跟踪管理和监督检查,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严格发放程序,切实做到专款专用,把有限的民政资金真正用在困难群众身上。民政部门也要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认真做好政务公开工作。

同志们,做好新时期的民生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乡镇、各部门的团结协作、主动配合下,在全县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开拓奋进,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全县民政工作再上新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推荐访问:会上 财政 讲话 县财政工作会上讲话 县财政工作会上的讲话 全区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标题:县财政工作会上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jianghuagao/33939.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县财政工作会上讲话》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