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读后感 >

《谈美书简》读后感,荟萃20篇

作者: | 发布时间:2023-02-20 12:30:11 | 浏览次数:

《谈美书简》读后感1  朱光潜是*的美学大师,是安徽桐城人,在桐城中学就读过,最先是从大学同寝室同座位的桐城籍同学口中得知。每每提起这位大师,我的那位同学总是透露出十分的自豪感。*时我们也会阅读朱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谈美书简》读后感,荟萃20篇,供大家参考。

《谈美书简》读后感,荟萃20篇

《谈美书简》读后感1

  朱光潜是*的美学大师,是安徽桐城人,在桐城中学就读过,最先是从大学同寝室同座位的桐城籍同学口中得知。每每提起这位大师,我的那位同学总是透露出十分的自豪感。*时我们也会阅读朱先生的有关美学著作,虽然只是专业以外的书籍,随便翻翻,读得似懂非懂。不过一来二去,加深了对美学的兴趣,对这位大师也有所关注,更多的是对这位大师产生敬意。我不是桐城人,但我是安徽人,怎能不因为有他这位安徽老前辈而感到骄傲?

  《谈美书简》是什么?

  《谈美书简》是作者在八十二岁高龄的情况下写就的“暮年心血”之作,它既是对自己漫长美学生涯和美学思想的一次回顾和整理,也是“给来信未复的朋友们”,尤其是青年朋友们的一次回复。全书由十三封书信结集而成。书中,朱光潜先生就青年朋友们普遍关心的美和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一系列美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也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文学的创作规律及特点作了详尽的阐释,既是思想上的,又是方法上的,是初涉美学者学习美学知识的重要参考书籍。

  《谈美书简》不是一般的高头讲章,它采用书信体的形式,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将许多深奥的美学知识通俗化。

  八十二岁的高龄仍然著书立说,对美学思想回顾和整理,给青年朋友们回复,关心美学教育,这是何等的学者风范和社会责任感!

  工夫在诗外

  朱光潜早年学过中文,读过教育学、心理学,当过中学教员,然后在多所大学任教。在《谈美书简》的第一篇中写道:*前几十年中我一直在东奔西窜,学了一些对美学用处不大的学科。……学过英、意、德、法几个流派的符号逻辑,……费过不少精力研究过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治疗,……读过不少佛典,认真研读过“成唯识论”,还看了一些医学和谈碑帖的书,可谓够“杂”了。……认真地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陆游说:“功夫在诗外”,我想朱光潜的美学成就与他学得“杂”,学贯中西是分不开的,应该对我们做其他的学问有所启发。

  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

  “一位老朋友的来信,写过一篇为《美的定义及其解说》的近万言长文,承他不弃,来信要我提意见。”朱先生看过之后说道:“这种玩弄积木式的拼凑也煞费苦心,可是解决了什么问题呢?难道根据这样拼凑起来的楼阁,就可以进行创作,欣赏和批评吗?”“‘定义’之后还附了十三条‘解说’,仍旧是玩弄一些抽象概念,并没有把‘定义’解说清楚。作者始终一本正经,丝毫不流露一点情感。”……

  从行文中可以看出朱光潜严谨的治学态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是非分明,态度坚决,措辞严厉,即使是老朋友为了科学也毫不讲情面。

  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

  节奏是音乐、舞蹈和歌唱这些最原始也最普遍的三位一体的艺术所同具的一个要素。节奏不仅见于艺术作品,也见于人的生理活动。人体中呼吸、循环、运动等器官本身的自然的有规律的起伏流转就是节奏……

  文艺作品的节奏和人的生理节奏原来是相统一的。

  本人的感受还有很多,限于篇幅限于水*就说这些吧。

《谈美书简》读后感2

  读完《谈美书简》总体感觉就是稀里糊涂,包含了各种不明白。留下鲜明印象的很少而且也模模糊糊的记不清楚,也许是这本书的内容本身就很乏味或者专业性很强,虽然作者也竭力写得明白清楚而不是趣味,最好能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但就我本身而言,一个从为看过听过“美学”,压根不知道有美学存在的人,突然读到一本美学大师谈美学的书,总觉得有些唐突,甚至是不知如何是好,难以应付。

  可以做个比喻来形象的诠释我的感觉。

  看这本书,就像看T台秀一样。看着各种各样想尽办法创新的时装,却得不偿失的让人看到另类的`搞怪,难以接受。但当你知道这是一位知名大师呕心沥血的作品,你就会按奈住自己的烦躁,耐心品位,试图找到一点可以看的过去的地方。但当你发现这样也是徒劳的时候,你又看到别人对这些设计赞不绝口,你便会心生疑惑,不得不从其他方面来寻找乐趣以作消遣。于是你便会将注意力转到主体的庞杂部分,比如你会欣赏模特的妆容、身材、造型,或者聆听秀场的音乐,或者研究T台的设计。总之,你会找到主体以外出彩的地方,以便使自己感到欣慰,没有白白的浪费时间,但却忽略了作品本身的内容。

  读它,需要静心,在一大堆晦涩难懂的文字中,努力的想寻找到一点能读懂的,能理解作者观点的,但往往是努力与收获不成正比。

  和服装设计师类似,作者也努力的想做到使文章通俗易懂,但却收效甚微。至少作为万千读者之一的我,确实是在还没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的情况下就读完了,只留下一些模糊的对美学的认知。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作者。或许是内容涉及知识面太广,含盖内容太多,这就对我像我一样知识面狭窄的读者造成了很多的捆扰。这个问题,即使作者再怎样神通广大也解释不清楚。比如,书中常提到的马克思、*的著作,我根本就没接触过,试问,我又怎能理解透彻呢?所以,我还是要多读书,多涉猎些不同领域的知识,也许这样,便可以理解此书的内容。(当然,这是后话)

  正如看T台一样,如果我看不出精彩的的,无法理解晦涩难懂的内容,我就会从其他细节方面来寻找这本书的精彩,好鼓励我继续读下去。作者朱光潜先生,是一位民族责任感很强的人,他对社会学风很是忧虑,也不断鼓励年轻人去打破禁区,为文坛带来清风。他也确实是个“老实人”经常自我反省,不断思考,不断改正,不断进步。他这种务实的科研精神,是他的思想精华,也是这本书的精华。而且,作者在这本书中一直流露出的是谦虚,谨慎的态度。他的文字也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并没有拘人与千里之外的意外,这也是朱光潜先生与其他一些咬文嚼字,拿理论拘人与外,让人心生畏惧的学者的最大不同,这才是真正有学识的表现。“唯有品质好的人才能写出好书才能写出好书”,所以,从这点上来说这本书也有它的可贵之处。

  对于这本书,我没有读懂,所以,也不敢枉加评论。只希望以此来记录下读它的心情,也算是一种纪念吧。

《谈美书简》读后感3

  读完《谈美书简》总体感觉就是稀里糊涂,包含了各种不明白。留下鲜明印象的很少而且也模模糊糊的记不清楚,也许是这本书的内容本身就很乏味或者专业性很强,虽然作者也竭力写得明白清楚而不是趣味,最好能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但就我本身而言,一个从为看过听过“美学”,压根不知道有美学存在的人,突然读到一本美学大师谈美学的"书,总觉得有些唐突,甚至是不知如何是好,难以应付。

  可以做个比喻来形象的诠释我的感觉。

  看这本书,就像看T台秀一样。看着各种各样想尽办法创新的时装,却得不偿失的让人看到另类的搞怪,难以接受。但当你知道这是一位知名大师呕心沥血的作品,你就会按奈住自己的烦躁,耐心品位,试图找到一点可以看的过去的地方。但当你发现这样也是徒劳的时候,你又看到别人对这些设计赞不绝口,你便会心生疑惑,不得不从其他方面来寻找乐趣以作消遣。于是你便会将注意力转到主体的庞杂部分,比如你会欣赏模特的妆容、身材、造型,或者聆听秀场的音乐,或者研究T台的设计。总之,你会找到主体以外出彩的地方,以便使自己感到欣慰,没有白白的浪费时间,但却忽略了作品本身的内容。

  读它,需要静心,在一大堆晦涩难懂的文字中,努力的想寻找到一点能读懂的,能理解作者观点的,但往往是努力与收获不成正比。

  和服装设计师类似,作者也努力的想做到使文章通俗易懂,但却收效甚微。至少作为万千读者之一的我,确实是在还没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的情况下就读完了,只留下一些模糊的对美学的认知。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作者。或许是内容涉及知识面太广,含盖内容太多,这就对我像我一样知识面狭窄的读者造成了很多的捆扰。这个问题,即使作者再怎样神通广大也解释不清楚。比如,书中常提到的马克思、*的著作,我根本就没接触过,试问,我又怎能理解透彻呢?所以,我还是要多读书,多涉猎些不同领域的知识,也许这样,便可以理解此书的内容。(当然,这是后话)

  正如看T台一样,如果我看不出精彩的的,无法理解晦涩难懂的内容,我就会从其他细节方面来寻找这本书的精彩,好鼓励我继续读下去。作者朱光潜先生,是一位民族责任感很强的人,他对社会学风很是忧虑,也不断鼓励年轻人去打破禁区,为文坛带来清风。他也确实是个“老实人”经常自我反省,不断思考,不断改正,不断进步。他这种务实的科研精神,是他的思想精华,也是这本书的精华。而且,作者在这本书中一直流露出的是谦虚,谨慎的态度。他的文字也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并没有拘人与千里之外的意外,这也是朱光潜先生与其他一些咬文嚼字,拿理论拘人与外,让人心生畏惧的学者的最大不同,这才是真正有学识的表现。“唯有品质好的人才能写出好书才能写出好书”,所以,从这点上来说这本书也有它的可贵之处。

  对于这本书,我没有读懂,所以,也不敢枉加评论。只希望以此来记录下读它的心情,也算是一种纪念吧。

《谈美书简》读后感4

  寻美,撑一根心篙,向人流深处漫溯、漫溯,去探索并宣告美的真谛。

  美是什么,我不知,也未曾有人可以给他下个定义,她看的见,摸得着,但你却道不出,言不明——她为何物。

  于是我带着探知的心,翻开了朱光潜老师的《谈美书简》——这部在他82岁所写的著作包含着他许许多多的人生感悟和对美的独特见解,而我也开始了对美细细品读。

  朱老先生以十三封回信的形式,展开了对美的见解,或许是我所学的知识太过匮乏,我并没能够全部理解,但有很多都让我受益颇深,在这我就只谈谈其中的几封信吧。

  前两封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如何学美学,而第三章却是谈人,把这一封放在了所有的主题之首,我想这应该也是作者的一个思想吧,无论学习什么都应该先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学习其他,如果一个人连做人都不会,那也更不用谈其他了。而单对于美学来说,美是一种价值,而价值属于经济的范畴,无论是使用还是交换,总离不开人这个主体。先有了人,然后才有了美学之说。

  人是一个感性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感悟,在我看来虽然美是客观的,但她依然可以说是一个唯心主义的产物,美没有任何要求,美有很多方面,比如作者在文中举得例子在《巴黎圣母院》这不巨作中,雨果便对美字诠释的淋漓尽致,文中那位既聋哑而又奇丑的敲钟人再见到那位能歌善舞的吉卜赛女郎是,结结巴巴地使劲连身叫“美!美、美…”我想这位敲钟人一定没有研究过什么是美,这是他的肺腑之言,对于美的事物表象的赞叹,而后来他因为犯了错而遭到毒打,是这位吉卜赛女郎给了她水喝。他依然对着这女郎赞着美、美、美,不过这不在是外表的艳丽之美,而是心灵的美,敲钟人看清了灵魂的丑恶与美丽,所以后来每个紧要关头他都成了这位女郎的救护人,最后他们死在了一块,他们都是美的,敲钟人外表长得奇丑无比,但那美的心灵,粉饰了他并不美丽的面容。所以朱老先生也惊赞“雨果毕竟是一个名不虚传的伟大作家”,他对美的叙述十分的到位,现实与想象的结合,让美变得立体,有了人的味道。

  这些算是对美的一个认知,后来朱光潜先生说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这一点我也是非常认同的,美不一定是画,不一定是一种很复杂的东西,对我来说语言就是一个很美的东西,你可以运用语言来描述任何一种东西,可以从语言中体会出意境,想象出景物的模样,语言的运用也充满着各种艺术手法,对于人物美的雕刻,景色美的赞叹。所以我认为若想钻研美学,文学的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

  正如朱光潜所说“研究美学的人如果不学一点文学、艺术、心理学、历史和哲学,那会是一个更在的欠缺,而且会成为‘空头美学家’”,美学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物,她可以说是一个体系,而在这之中融合着许多门的学问,若你都有所涉及,那么我相信你对美学的认识又深入了一分,因此我希望凭着对美学的喜爱,求知的精神,我也将会慢慢理解一些曾经生涩难懂的内容,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充实。

《谈美书简》读后感5

  “五一”期间逛新华书店,应女儿的要求,买了一本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篇目《谈美书简》。这是一本薄薄的只有105页的小书。女儿学习忙无暇阅读,我便拿来品读,了有收获。

  很难想象,这本《谈美书简》竟然是出自一位八十二岁高龄的老人之笔。晚年汇聚了一生的心血写成了这本经典之作,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作者朱光潜(1897—1986),*现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等。作者晚年时回顾了自己的美学生涯和自己独特的思想,也是给所有来信没有得到回复的朋友的一次集体回复。对美,或许大家都不陌生,但是深入研究,却是望尘莫及的。通常我们对于美、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等这些问题感到很深奥,也研究甚少,关于这些问题,朱光潜老先生在此书中都一并回复了,而且回复的很详尽,对于思想,文学,方法,理论等等都有了详细的陈述。对于美,我们看到的都是片面的,也可以说成的表面的,而看完这本书,对于美则有了全新的看法,这也是读此书的收获吧。我觉得这本书不但对中学生有益,对于我们这些成年人来说也很有收获。

  这本《谈美书简》主要是一本就一些读者提出的"问题用回信的方式统一进行回答的小书,因此可以说比较浅显易懂,虽然不是系统完整的美学著作,却也从一些很重要很关键的角度对美学的入门者的问题进行了解答,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启发的作用。

  比如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一文中,作者比较具体、完整地讲解了在文学与戏剧作品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他首先回顾了这一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而指出,典型人物是能够体现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些规律并且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物形象,而典型环境则是典型人物所处的能够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具体情景和背景。典型人物应生活在典型环境中,而不能与环境相脱节。在这里,共性是通过个性来表现的,是在特殊中显示一般。文学之所以能在偶然性中见出必然性,是与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理论分不开的。

  再比如,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这一节中,我们看到了这位多年来把心血倾注在美学史研究上的学者把浪漫主义、现实主义门派以及其历史和影响向读者娓娓道来,无论是对于想要扩展知识的读者还是对于有志于美学研究或者文学创作的读者都有非常的益处。

  在《谈美书简》中,作者以亲身的经验,谈到了许多治学为人的道理。对于怎样开展学术工作,他教导说:“我们干的是科学工作,是一项必须实事求是,玩弄不得一点虚假的艰苦工作,既要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恒心,也要有排除一切阻碍和干扰的勇气……是敷敷衍衍、蝇营狗苟地混过一生呢?还是下定决习,做一点有益于人类文化的工作呢?立志要研究任何一门科学的人首先都要端正人生态度,认清方向,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这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内容不谋而合。所也说:无论做什么工作,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谈美书简》读后感6

  “五一”期间逛新华书店,应女儿的要求,买了一本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篇目《谈美书简》。这是一本薄薄的只有105页的小书。女儿学习忙无暇阅读,我便拿来品读,了有收获。

  很难想象,这本《谈美书简》竟然是出自一位八十二岁高龄的老人之笔。晚年汇聚了一生的心血写成了这本经典之作,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作者朱光潜(1897—1986),*现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等。作者晚年时回顾了自己的美学生涯和自己独特的思想,也是给所有来信没有得到回复的朋友的一次集体回复。对美,或许大家都不陌生,但是深入研究,却是望尘莫及的。通常我们对于美、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等这些问题感到很深奥,也研究甚少,关于这些问题,朱光潜老先生在此书中都一并回复了,而且回复的很详尽,对于思想,文学,方法,理论等等都有了详细的陈述。对于美,我们看到的都是片面的,也可以说成的表面的,而看完这本书,对于美则有了全新的看法,这也是读此书的收获吧。我觉得这本书不但对中学生有益,对于我们这些成年人来说也很有收获。

  这本《谈美书简》主要是一本就一些读者提出的`问题用回信的方式统一进行回答的小书,因此可以说比较浅显易懂,虽然不是系统完整的美学著作,却也从一些很重要很关键的角度对美学的入门者的问题进行了解答,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启发的作用。

  比如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一文中,作者比较具体、完整地讲解了在文学与戏剧作品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他首先回顾了这一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而指出,典型人物是能够体现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些规律并且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物形象,而典型环境则是典型人物所处的能够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具体情景和背景。典型人物应生活在典型环境中,而不能与环境相脱节。在这里,共性是通过个性来表现的,是在特殊中显示一般。文学之所以能在偶然性中见出必然性,是与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理论分不开的。

  再比如,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这一节中,我们看到了这位多年来把心血倾注在美学史研究上的学者把浪漫主义、现实主义门派以及其历史和影响向读者娓娓道来,无论是对于想要扩展知识的读者还是对于有志于美学研究或者文学创作的读者都有非常的益处。

  在《谈美书简》中,作者以亲身的经验,谈到了许多治学为人的道理。对于怎样开展学术工作,他教导说:“我们干的是科学工作,是一项必须实事求是,玩弄不得一点虚假的艰苦工作,既要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恒心,也要有排除一切阻碍和干扰的勇气……是敷敷衍衍、蝇营狗苟地混过一生呢?还是下定决习,做一点有益于人类文化的工作呢?立志要研究任何一门科学的人首先都要端正人生态度,认清方向,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这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内容不谋而合。所也说:无论做什么工作,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谈美书简》读后感7

  读完这本《谈美书简》,心中感受颇多。难以想象这本《谈美书简》竟然是出自一位八十二岁高龄的老人之笔。晚年汇聚了一生的心血写成了这本经典之作,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作者朱光潜(1897—1986),*现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等。作者晚年时回顾了自己的美学生涯和自己独特的思想,也是给所有来信没有得到回复的朋友的一次集体回复。

  对美,或许大家都不陌生,但是深入研究,却是望尘莫及的。通常我们对于美、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等这些问题感到很深奥,也研究甚少,关于这些问题,朱光潜老先生在此书中都一并回复了,而且回复的很详尽,对于思想,文学,方法,理论等等都有了详细的陈述。对于美,我们看到的都是片面的,也可以说成的表面的,而看完这本书,对于美则有了全新的看法,这也是读此书的收获吧。我觉得这本书不但对中学生有益,对于我们这些成年人来说也很有收获。

  这本《谈美书简》主要是一本就一些读者提出的问题用回信的方式统一进行回答的小书,因此可以说比较浅显易懂,虽然不是系统完整的美学著作,却也从一些很重要很关键的角度对美学的入门者的问题进行了解答,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启发的作用。 比如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一文中,作者比较具体、完整地讲解了在文学与戏剧作品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他首先回顾了这一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而指出,典型人物是能够体现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些规律并且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物形象,而典型环境则是典型人物所处的能够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具体情景和背景。典型人物应生活在典型环境中,而不能与环境相脱节。在这里,共性是通过个性来表现的,是在特殊中显示一般。再比如,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这一节中,我们看到了这位多年来把心血倾注在美学史研究上的学者把浪漫主义、现实主义门派以及其历史和影响向读者娓娓道来,无论是对于想要扩展知识的读者还是对于有志于美学研究或者文学创作的读者都有非常的益处。

  在《谈美书简》中,作者以亲身的经验,谈到了许多治学为人的道理。所也说:无论做什么工作,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在《谈美书简》中,朱先生以自己亲身的经验,谈到了许多治学为人的道理。如《代前言:怎样学美学》中,先生有言:“我们干的是科学工作,是一项必须实事求是,玩弄不得一点虚假的艰苦工作,既要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恒心,也要有排除一切阻碍和干扰的勇气……是敷敷衍衍、蝇营狗苟的混过一生呢?还是下定决心,作一点有益于人类文化的工作呢?立志要研究任何一门科学的人首先都要端正人生态度,认清方向,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一切不老实的人做任何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都不会走上正路的。”文品表现人品,以上这番话不但回答了青年人学习美学的态度问题,更代表了老人一以贯之的为人之道。

  由于最近很崇尚《巴黎圣母院》,所以对作者关于《巴黎圣母院》的叙述特别关注(这也是少数几本我有所耳闻的作者所提的书了)。“敲钟人是艺术创造出来的奇迹。”这句话我觉得颇有道理,不要说如此“以自然丑衬托灵魂美”的角色了,即使是“自然美与灵魂美并存”也是很难有的,而现在的街头流氓普遍长得好看没心没肺,恐怕是对这一现象的反讽吧。但是仍然要佩服文学才子的功力,这样一个不可能的角色,却依然写的栩栩如生,动人心弦。

  首先,就是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终于对朱光潜这个人有了新的了解。以前由于种种原因我一直以为朱光潜是一个仍然在各大报刊杂志上写写《咬文嚼字》之类的小文章的人,翻开此书之后,我最大的惊讶就是发现朱光潜早已在1988与世长辞,而且在他在世的时候,也是一个“追求真理的美学老人”,绝不是会莫名其妙的咬文嚼字之徒。

  这本《谈美书简》主要是一本就一些读者提出的问题用回信的方式统一进行回答的小书,因此可以说比较浅显易懂,虽然不是系统完整的美学著作,却也从一些很重要很关键的角度对美学的入门者的问题进行了解答,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启发的作用。

  小小册子,总共不过七、八万字,由十三封书信结集而成。但它其中的每一行、每一字都渗透着老人躬亲实践了一辈子的认真态度,不由你不为之动容。人曰:“一斑窥豹”、“一叶知秋”,相信只这一小段文字,也足以让你我了解进而钦佩起这位美学老人治学为人的态度吧。

  第一遍读《谈美书简》只用了三天,因为朱先生深入浅出、妙例迭出的叙述完全把我带进了那个奇妙的美学世界,尽管这是看似枯燥的一本理论论著,但我去读得津津有味。由于初读时过于心急,错过了不少珍宝,于是我第二次再读时便采取了边阅读边做读书笔记的方式,笔记既包括原文的精华摘录,也有自己当时的阅读感悟。结果因为自己一向向往的“完美主义”,为了使笔记在日后更具参考价值,则第二遍的阅读边扩展为第三遍、第四遍、甚至后来很多内容都读了不下七、八遍。

  作者在30年代至40年代期间认为,在美感经验中,心所以呈现于心者只是直觉,物所以接物者只是形象。因此美感的态度与科学的和实用的态度不同,它不涉及概念、实用等,只是聚精会神地对于一个物孤立绝缘的意象的观赏。1950年以后提出主客观统一说,认为美必须以客观事物作为物的形象,然后提美。60年代,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把主观视为实践的主体“人”,认为客观世界和主观能动性统一于实践。

  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直到我读完了朱光潜老先生写的《谈美书简》才找到了答案————————和谐就是美。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只要去细细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去仔细品味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会发现生活中无处没有美。就拿罗丹的维纳斯塑像来说吧!它虽然缺少了两只手,但装上后反而让人感到有些画蛇添足。相反,正是因为那两只手的自然掉落,才给人一种和谐、自然的美感。

  对我们而言。外表美不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灵美。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外表美只能取悦于一时,心灵美方能经久不衰。”我最近就听到了这么一个例子。,一位名叫黎永昌的局长在洪水泛滥之时,跳入急流中,为了救一名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小女孩,而牺牲。从这里,就体现出了一个人的人情美和心灵美的统一。这是一个人无法去刻意模仿的。这是一种内心美的流露,就像黎局长一样。

  生活中充满美,不是吗?

《谈美书简》读后感8

  在未看《谈美书简》之前,我对“美”也有基本的认识。当两个人站在一起时,我能辨认出谁更漂亮;我能感受音乐的美感,也能感受绘画的线条感。但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美”有了更深的认识。

  “美”是一种生活积累。

  即使是婴儿,他对丑与美也有自己的认识。看见美的,他会笑;看见丑的,他会哭。可他对于音乐,美术等作品只能发出最基本的感触——面部表情。他不会评论,不会指出优点与缺点。普通人经过生活的洗练,渐渐看懂时间的美与丑,但对专业性的评价无法理解。我们无法理解凡·高的极端美学,无法理解那些抽象的绘画,唱不出饱经沧桑的歌曲。

  还记得汪峰的歌中曾这样唱道:咖啡馆与广场有三个街区,就像霓虹灯到月亮的距离。对于很多没有外出打拼的人来说,也许这句歌词对他们的感触不深,他们只读出了无奈。而对于一些外出打拼的人来说,感触之后,他会回忆那段艰辛拼搏的日子。就像歌者自己,在他体会人生的心酸之后,他的歌声中充满日月的伤痕,像刀疤一样不可磨没的痕迹,这时,他给听者带来的是沧桑的美感。所以,“美”是一种生活积累。

  “美”是一种生活常态。

  每次读《西游记》、《红楼梦》时,我会用很多种不同的节奏去读它们。阅读《西游记》应是欢快的;《水浒传》前半段应是感叹,中间是豪迈,最后是惋惜;而阅读《红楼梦》时,应是慢条细语,就像书中小姐们说话一样,不经不慢。就像在《谈美》书中,朱光潜先生说,他在读书时,读到有人拿到要刺杀一个人时,他心也被拎了起来。读到紧张处,你的读书速度也会变快;读到伤心处,读书心情也会低落,读书节奏也会变慢。而我们在这些节奏中,就慢慢领悟了什么是美,所以“美”是一种生活常态。

  “美”也是需要去品味的。

  真正的美学大师,像朱光潜老先生,他们都是博学多才。至少得精修文学,心理学,甚至是一些哲学,社会学派的学说。只有经过大量的知识的积累,才能真正品味“美”,发现“美”。比如说,音乐的“美”感,文学可助你丰富想象的空间,声乐学可助你评论唱的好与坏,心理学能让你理性地看透作词者,作曲者的心情。经过这些思想的装饰,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品味美感。每当听到“北风那个吹”这首歌时,脑海中就闪现下雪之后,枝头挂满的雪晶,喜儿穿着大红的新衣,期盼爹爹的回家,高兴,兴奋,出现在她的脸上,从理性上说,这首歌曲体现劳动人民渴望幸福生活与热情的生活态度,还有人们在美好时节合家团聚的习俗与心理。

  “美”是一门艺术,甚至可以说是一门生活的艺术,因为每个人都要掌握它,把握好它。这样生活才会多一些“发现”乐趣,才会使自己比别人多一份才华,多增一份气质。

《谈美书简》读后感9

  朱老说过,美学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更小的说便是唯物主义。也就是说一切的艺术品与美都是从现实中出发而高于现实,引领人类进步的。唯物主义论倾向于一切源自于劳动生产,劳动使人进步,产生理想,从而有经济要求,有美的.需求,我想这句话是适用的:经济基础决定上次建筑——美的精神生活。而劳动生产和现实条件又决定着经济情况,而唯心主义恰恰颠覆了劳动生产与理想的位置。

  对于美感是一种倾向,还有更精确的解释。人是一个整体,他是有听觉、视觉、嗅觉、意志、思想等感官组成的。从前西方人分割开来看,以黑格尔等为首的美学大家们只注重听、嗅、视三感,认为美是客观的,与人的主观感觉无关。可正如上文所说,没有美感何来美?而美感便是人的意志与思想的一种倾向。可总结为:人是一个整体;美与美感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文中有一处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解释,我颇为喜欢。人是审美过程的主体,自然为客体,当然,主体也属于客体,人也是审美对象之一嘛。

  主体与客体并不是互相对立的两面,客体产生美,主体应而产生美感,二者为一整体。同时,人类的劳动生产便是不断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自然,让它符合自身的美的规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然日益受到人的改造,就日益丰富化,就成了‘人化的自然’;人发挥了他的本质力量,就是肯定了自己,他的本质力量就在改造中自然对象化了,因而也日益加强和提高了。”这便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相互依存,而又相对独立,而自然中有人类,人类中又有自然。马克思说过:“自然中所含的人性本质只对于社会的人才存在;因为在社会里,自然对于人才作为任何人的联系纽带而存在——他为旁人而存在,旁人也为他而存在——这是人类世界的人生活要素。只有这样,自然才作为人的自己的人性存在的基础而存在。只有这样,对人原是自然的存在才变成他的人性的存在,自然对与他就成了人。因此,社会就是人和自然的完善化的统一体——自然的真正复活——人得彻底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彻底的人道主义。”多么好的人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人道主义啊!这不正是我们应该追求和向往的么?我想那应该是最高境界的美了吧!——自然与人类的和谐!

《谈美书简》读后感10

  刚刚扣上谈美一书,便提笔来写感,颇有几分应付之意。但事实并非如此。于我,一个从未考虑过什么"美"是什么,并几乎不与艺术沾边的高中生来说,读这本书真的有些吃榴莲之感,首先是无从下手摸不到头脑,其次便是内容的苦涩。因此,我实属是怕不立即记下点什么,怕是白读了这篇佳作。于一门生疏的知识,我随时颇为认真读过,但仅仅一遍,还只是汲取了九牛一毛,本该读上二遍,三遍···可假期已近尾声,只能推到下一假期了。

  于此,浅谈一下我的拙见。

  这次使我真正了解了美的范围,我想这也是我受益最深之处。当然,美的范围无人可以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因他是一个极为广阔的领域。语言、声音、画面、劳动生产、建筑···皆属美的范畴。人与自然,世间万物无一不是美得缔造者。可这之前,我只狭隘的认为艺术品之美,人之美,以及自然景物之美(此处的艺术品也只是狭隘的定义),用心领会2,我们时时刻刻都与艺术接触,都在与美接触,依据动听的话语,一道虹,一片发人深省的文章···没有人可以给美下一个完美的定义,正如文中所说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眼中的美。美是颇具人性化和人道主义的。而美与美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即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没有脱离美感的客观美的单独存在,正如朱老所举,沙漠中再宏伟的建筑,没有得到主观美感的肯定,谁又能说他是美的呢?而美感是人的人性化的一种倾向,不同人的倾向不同,因此没人会了解且统一所有人的倾向,也就无法给美一个确切的定义。这里所说的没事一种倾向,就大大的扩展了美的含义,这就可以用我们所说的内在美和外在美来解释。我们一般人眼中与思想中的美,都是我们表面所看到的,也就是外在美。可其实不然,我们心中冥冥中有一种自然地倾向(这貌似就要用生理学和心理学来解释了),就像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加西莫多,他即使外貌丑陋,可却拥有一颗感恩高尚的心,这时我们便产生了一种自然地倾向,倾向于欣赏加西莫多,也就是他的内在美。而同时,美感变产生了。

《谈美书简》读后感11

  开场白中写道“我坚信情感比理智更重要,要洗刷人心,并非几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一定要于饱食暖衣、*厚禄等等之外,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企求。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这不仅于当时那个“危机存亡的年头”十分必要,于经济高速疯长、心灵雾迷津渡的现代也迫切而有益。

  唯有“无所为而为”才有可能成就一番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朱光潜也正是用此情怀才成就了这样一本虽薄、却厚重,娓娓道来、耐人寻味的美文。

  《谈美书简》首先告诉我们对于同样一件事物,存在实用的、科学的和美感的三种态度。唯美感的态度是物我两忘、非功利的目的,且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才可。其中,美感中常有移情的作用,“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之后,文章又说明了美感与快感、与联想,与考证、批评与欣赏,与自然的.联系与差别;说明了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对美的差别与一致;说明了艺术与游戏,创造与情感,格律、模仿对于艺术的意义;说明了天才与灵感、汗水与努力对于艺术的作用。

  最后,朱光潜强调,尽管处于正名析理期间,开篇便区别了三种对事物的态度,但其实“完美的人生见于这(实用、科学、美感)三种活动的*均发展”,“每一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让我们知道,艺术人生其实也可以很近、很亲切,与你我息息相关。

  他警醒我们,“世间有两种人的生活最不艺术,一种是俗人,一种是伪君子。‘俗人’根本就缺乏本色,‘伪君子’则竭力掩盖本色。——他们都是‘生命的机械化’”。

  “情趣逾丰富,生活也逾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是否能欣赏。在欣赏时人和神仙一样自由,一样有福。”借用阿尔卑斯山谷间路上的一个标语牌“慢慢走,欣赏啊”劝告游人莫错过眼前美景,朱光潜提醒“赢得了职场,却输了人生”的我们,不要成为“这丰富华丽世界中一个了无生趣的囚徒”。我以为,美首先是一种态度,一种心情,一种选择,其次才是一种原理和方法。

《谈美书简》读后感12

  什么是美?这是一个很基本的问题,但不得不承认,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它的确切答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拜读了美学大师朱光潜的著作《谈美书简》。其实,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美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每个人对于美都有不同的定义。在《谈美书简》一书中,朱光潜先生给了我们一个答案:美——是一种人生态度。

  朱光潜先生是*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开拓者和创新者,在美学领域是全国的权威,他主张美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明了美和美感的规律、美范畴等一系列问题。

  在前言中,朱光潜告诉我们怎样学美学,但我认为更重要的在于,他对我们人生观的引导,如在前言中朱光潜写到“正路并不一定是一条**坦坦的直路,难免有些曲折和崎岖险阻,要绕一些弯,甚至难免误入歧途。哪个重要的科学实验一次就能成功呢?“失败者成功之母”。失败的教训一般比成功的经验更有益”……这些都呈现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中,有几句话写得很好:“种田的人常羡慕读书人,读书人也常羡慕种田人;”“人常是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所以俗话说:‘家花不比野花香’。人对于现在和过去的态度也有同样的分别……”仅仅是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却把道理说得那么清楚,而且也用了几个简单的例子,让我们很容易接受。朱先生用很朴实很精确的语言将一系列抽象的美学概念给我们描绘了出来。其实我们应该常常站在别人的角度多去思考问题,考虑人家是怎么看我的,了解人家对我的态度;有时,也要了解到人家的生活方式适不适合我,而不是盲目的思考做决定。大部分人都会因为盲目而错失良机,总是会因为不肯定所以不好好坚守自己的东西。

  13封信,行云流水,读来浑然天成,却使我对美学有了第一次有了明晰的认识。每一封信都是那么亲切自然,知识在这种脉脉温情的态度中传达出来,其间没有美学中那种概念的堆砌,却使人们对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美丽的人生一定有美的人生态度,所以,每个人多应读一读这13封信。

《谈美书简》读后感13

  最近几天,我爸推荐朱光潜的《谈美书简》给我,我随意地翻了翻,发现除了书信没有其他的东西,觉得无趣就放了下来。过了几天,当我翻到傅雷写的《傅雷家书》时,我突然想到,会不会《谈美书简》也是本很好看的书呢?我便带着怀疑的态度读了起来,读完后才感到,这本书实在是太棒了!

  这本书中,写的都是朱先生自己的亲身经验以及他所总结的很多人生道理和观点。我觉得虽然是简短的几句话,但是真的是把人生上许多不起眼的、重要的地方都勾勒了出来,让我们看到了这些曾经被我们忽视的东西的重要性。我想如果只是单纯的把人生大道理写下来,我想不会有太多的人接受的。聪明的朱先生便用书信的形式,再加上用形象的语言解释抽象的美学感念,让我们很容易接受。

  在“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中,有几句话写得很好:“种田的人常羡慕读书人,读书人也常羡慕种田人;”“人常是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所以俗话说:‘家花不比野花香’。人对于现在和过去的态度也有同样的分别……”看,仅仅是简短的几句话,但是却把道理说得那么清楚,而且也用了几个简单的例子,让我们很容易接受。朱先生用很朴实很精确的语言将一系列抽象的美学概念给我们描绘了出来。其实我们应该常常站在别人的角度多去思考问题,考虑人家是怎么看我的,了解人家对我的态度;有时,也要了解到人家的生活方式适不适合我,而不是盲目的思考做决定。大部分人都会因为盲目而错失良机,总是会因为不肯定所以不好好坚守自己的东西。

  除此以外,这本书也诠释了很多的人生道理,让人百看不厌。难怪我父亲在我看这本书之前就告诉我,如果你看了这本书,精神领域基本上就上了一个层次。现在一感觉,真的是这样啊!小小的《谈美书简》,总共可能不到7、8万字,但是其中每行每列都渗透着朱先生亲身实践了一辈子的认真态度,不得不感动你我。我想他的这些文字会促使我一点点的成长,让我看到一个深层次人的所作所为。

  朱先生把自己的一生奉献到了这里,难道我们不应该敬佩他嘛?

《谈美书简》读后感14

  寻美,撑一根心篙,向人流深处漫溯、漫溯,去探索并宣告美的真谛。

  美是什么,我不知,也未曾有人可以给他下个定义,她看的见,摸得着,但你却道不出,言不明——她为何物。

  于是我带着探知的心,翻开了朱光潜老师的《谈美书简》——这部在他82岁所写的著作包含着他许许多多的人生感悟和对美的独特见解,而我也开始了对美细细品读。

  朱老先生以十三封回信的形式,展开了对美的见解,或许是我所学的知识太过匮乏,我并没能够全部理解,但有很多都让我受益颇深,在这我就只谈谈其中的几封信吧。

  前两封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如何学美学,而第三章却是谈人,把这一封放在了所有的主题之首,我想这应该也是作者的一个思想吧,无论学习什么都应该先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学习其他,如果一个人连做人都不会,那也更不用谈其他了。而单对于美学来说,美是一种价值,而价值属于经济的范畴,无论是使用还是交换,总离不开人这个主体。先有了人,然后才有了美学之说。

  人是一个感性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感悟,在我看来虽然美是客观的,但她依然可以说是一个唯心主义的产物,美没有任何要求,美有很多方面,比如作者在文中举得例子在《巴黎圣母院》这不巨作中,雨果便对美字诠释的淋漓尽致,文中那位既聋哑而又奇丑的敲钟人再见到那位能歌善舞的吉卜赛女郎是,结结巴巴地使劲连身叫“美!美、美…”我想这位敲钟人一定没有研究过什么是美,这是他的肺腑之言,对于美的事物表象的赞叹,而后来他因为犯了错而遭到毒打,是这位吉卜赛女郎给了她水喝。他依然对着这女郎赞着美、美、美,不过这不在是外表的艳丽之美,而是心灵的美,敲钟人看清了灵魂的丑恶与美丽,所以后来每个紧要关头他都成了这位女郎的救护人,最后他们死在了一块,他们都是美的,敲钟人外表长得奇丑无比,但那美的心灵,粉饰了他并不美丽的面容。所以朱老先生也惊赞“雨果毕竟是一个名不虚传的伟大作家”,他对美的"叙述十分的到位,现实与想象的结合,让美变得立体,有了人的味道。

  这些算是对美的一个认知,后来朱光潜先生说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这一点我也是非常认同的,美不一定是画,不一定是一种很复杂的东西,对我来说语言就是一个很美的东西,你可以运用语言来描述任何一种东西,可以从语言中体会出意境,想象出景物的模样,语言的运用也充满着各种艺术手法,对于人物美的雕刻,景色美的赞叹。所以我认为若想钻研美学,文学的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

  正如朱光潜所说“研究美学的人如果不学一点文学、艺术、心理学、历史和哲学,那会是一个更在的欠缺,而且会成为‘空头美学家’”,美学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物,她可以说是一个体系,而在这之中融合着许多门的学问,若你都有所涉及,那么我相信你对美学的认识又深入了一分,因此我希望凭着对美学的喜爱,求知的精神,我也将会慢慢理解一些曾经生涩难懂的内容,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充实。

《谈美书简》读后感15

  读完《谈美书简》总体感觉就是稀里糊涂,包含了各种不明白。留下鲜明印象的很少而且也模模糊糊的记不清楚,也许是这本书的内容本身就很乏味或者专业性很强,虽然作者也竭力写得明白清楚而不是趣味,最好能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但就我本身而言,一个从为看过听过“美学”,压根不知道有美学存在的人,突然读到一本美学大师谈美学的书,总觉得有些唐突,甚至是不知如何是好,难以应付。

  可以做个比喻来形象的诠释我的感觉。

  看这本书,就像看T台秀一样。看着各种各样想尽办法创新的时装,却得不偿失的让人看到另类的搞怪,难以接受。但当你知道这是一位知名大师呕心沥血的作品,你就会按奈住自己的烦躁,耐心品位,试图找到一点可以看的过去的地方。但当你发现这样也是徒劳的时候,你又看到别人对这些设计赞不绝口,你便会心生疑惑,不得不从其他方面来寻找乐趣以作消遣。于是你便会将注意力转到主体的庞杂部分,比如你会欣赏模特的妆容、身材、造型,或者聆听秀场的音乐,或者研究T台的设计。总之,你会找到主体以外出彩的地方,以便使自己感到欣慰,没有白白的浪费时间,但却忽略了作品本身的内容。

  读它,需要静心,在一大堆晦涩难懂的文字中,努力的想寻找到一点能读懂的,能理解作者观点的,但往往是努力与收获不成正比。

  和服装设计师类似,作者也努力的想做到使文章通俗易懂,但却收效甚微。至少作为万千读者之一的我,确实是在还没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的情况下就读完了,只留下一些模糊的对美学的认知。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作者。或许是内容涉及知识面太广,含盖内容太多,这就对我像我一样知识面狭窄的读者造成了很多的捆扰。这个问题,即使作者再怎样神通广大也解释不清楚。比如,书中常提到的马克思、*的著作,我根本就没接触过,试问,我又怎能理解透彻呢?所以,我还是要多读书,多涉猎些不同领域的知识,也许这样,便可以理解此书的内容。

  正如看T台一样,如果我看不出精彩的的,无法理解晦涩难懂的内容,我就会从其他细节方面来寻找这本书的精彩,好鼓励我继续读下去。作者朱光潜先生,是一位民族责任感很强的人,他对社会学风很是忧虑,也不断鼓励年轻人去打破禁区,为文坛带来清风。他也确实是个“老实人”经常自我反省,不断思考,不断改正,不断进步。他这种务实的科研精神,是他的思想精华,也是这本书的精华。而且,作者在这本书中一直流露出的是谦虚,谨慎的态度。他的文字也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并没有拘人与千里之外的意外,这也是朱光潜先生与其他一些咬文嚼字,拿理论拘人与外,让人心生畏惧的学者的最大不同,这才是真正有学识的表现。“唯有品质好的人才能写出好书才能写出好书”,所以,从这点上来说这本书也有它的可贵之处。

  对于这本书,我没有读懂,所以,也不敢枉加评论。只希望以此来记录下读它的心情,也算是一种纪念吧。

《谈美书简》读后感16

  朱老说过,美学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更小的说便是唯物主义。也就是说一切的艺术品与美都是从现实中出发而高于现实,引领人类进步的。唯物主义论倾向于一切源自于劳动生产,劳动使人进步,产生理想,从而有经济要求,有美的需求,我想这句话是适用的:经济基础决定上次建筑——美的精神生活。而劳动生产和现实条件又决定着经济情况,而唯心主义恰恰颠覆了劳动生产与理想的位置。

  对于美感是一种倾向,还有更精确的解释。人是一个整体,他是有听觉、视觉、嗅觉、意志、思想等感官组成的。从前西方人分割开来看,以黑格尔等为首的美学大家们只注重听、嗅、视三感,认为美是客观的,与人的主观感觉无关。可正如上文所说,没有美感何来美?而美感便是人的意志与思想的一种倾向。可总结为:人是一个整体;美与美感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文中有一处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解释,我颇为喜欢。人是审美过程的主体,自然为客体,当然,主体也属于客体,人也是审美对象之一嘛。主体与客体并不是互相对立的两面,客体产生美,主体应而产生美感,二者为一整体。同时,人类的劳动生产便是不断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自然,让它符合自身的美的规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然日益受到人的改造,就日益丰富化,就成了‘人化的自然’;人发挥了他的本质力量,就是肯定了自己,他的本质力量就在改造中自然对象化了,因而也日益加强和提高了。”这便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相互依存,而又相对独立,而自然中有人类,人类中又有自然。

  马克思说过:“自然中所含的人性本质只对于社会的人才存在;因为在社会里,自然对于人才作为任何人的联系纽带而存在——他为旁人而存在,旁人也为他而存在——这是人类世界的人生活要素。只有这样,自然才作为人的自己的人性存在的基础而存在。只有这样,对人原是自然的存在才变成他的人性的存在,自然对与他就成了人。因此,社会就是人和自然的完善化的统一体——自然的真正复活——人得彻底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彻底的人道主义。”多么好的人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的人道主义啊!这不正是我们应该追求和向往的么?我想那应该是最高境界的美了吧!——自然与人类的和谐!

《谈美书简》读后感17

  朱光潜是*的美学大师,是安徽桐城人,在桐城中学就读过,最先是从大学同寝室同座位的桐城籍同学口中得知。每每提起这位大师,我的那位同学总是透露出十分的自豪感。*时我们也会阅读朱先生的有关美学著作,虽然只是专业以外的书籍,随便翻翻,读得似懂非懂。不过一来二去,加深了对美学的兴趣,对这位大师也有所关注,更多的是对这位大师产生敬意。我不是桐城人,但我是安徽人,怎能不因为有他这位安徽老前辈而感到骄傲?

  《谈美书简》是什么?

  《谈美书简》是作者在八十二岁高龄的情况下写就的“暮年心血”之作,它既是对自己漫长美学生涯和美学思想的一次回顾和整理,也是“给来信未复的朋友们”,尤其是青年朋友们的一次回复。全书由十三封书信结集而成。书中,朱光潜先生就青年朋友们普遍关心的美和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一系列美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也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文学的创作规律及特点作了详尽的阐释,既是思想上的,又是方法上的,是初涉美学者学习美学知识的重要参考书籍。

  《谈美书简》不是一般的高头讲章,它采用书信体的形式,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将许多深奥的美学知识通俗化。

  八十二岁的高龄仍然著书立说,对美学思想回顾和整理,给青年朋友们回复,关心美学教育,这是何等的学者风范和社会责任感!

  工夫在诗外

  朱光潜早年学过中文,读过教育学、心理学,当过中学教员,然后在多所大学任教。在《谈美书简》的第一篇中写道:*前几十年中我一直在东奔西窜,学了一些对美学用处不大的学科。……学过英、意、德、法几个流派的符号逻辑,……费过不少精力研究过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治疗,……读过不少佛典,认真研读过“成唯识论”,还看了一些医学和谈碑帖的书,可谓够“杂”了。……认真地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陆游说:“功夫在诗外”,我想朱光潜的美学成就与他学得“杂”,学贯中西是分不开的,应该对我们做其他的学问有所启发。

  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

  “一位老朋友的来信,写过一篇为《美的定义及其解说》的近万言长文,承他不弃,来信要我提意见。”朱先生看过之后说道:“这种玩弄积木式的拼凑也煞费苦心,可是解决了什么问题呢?难道根据这样拼凑起来的楼阁,就可以进行创作,欣赏和批评吗?”“‘定义’之后还附了十三条‘解说’,仍旧是玩弄一些抽象概念,并没有把‘定义’解说清楚。作者始终一本正经,丝毫不流露一点情感。”……

  从行文中可以看出朱光潜严谨的治学态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是非分明,态度坚决,措辞严厉,即使是老朋友为了科学也毫不讲情面。

  从生理学观点谈美与美感

  节奏是音乐、舞蹈和歌唱这些最原始也最普遍的三位一体的艺术所同具的一个要素。节奏不仅见于艺术作品,也见于人的生理活动。人体中呼吸、循环、运动等器官本身的自然的有规律的起伏流转就是节奏……

  文艺作品的节奏和人的生理节奏原来是相统一的。

  本人的感受还有很多,限于篇幅限于水*就说这些吧。

《谈美书简》读后感18

  “五一”期间逛新华书店,应女儿的要求,买了一本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篇目《谈美书简》。这是一本薄薄的只有105页的小书。女儿学习忙无暇阅读,我便拿来品读,了有收获。

  很难想象,这本《谈美书简》竟然是出自一位八十二岁高龄的老人之笔。晚年汇聚了一生的心血写成了这本经典之作,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作者朱光潜(1897—1986),*现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等。作者晚年时回顾了自己的美学生涯和自己独特的思想,也是给所有来信没有得到回复的朋友的一次集体回复。对美,或许大家都不陌生,但是深入研究,却是望尘莫及的。通常我们对于美、美感、美的规律、美的范畴等等这些问题感到很深奥,也研究甚少,关于这些问题,朱光潜老先生在此书中都一并回复了,而且回复的很详尽,对于思想,文学,方法,理论等等都有了详细的陈述。对于美,我们看到的都是片面的,也可以说成的表面的,而看完这本书,对于美则有了全新的看法,这也是读此书的收获吧。我觉得这本书不但对中学生有益,对于我们这些成年人来说也很有收获。

  这本《谈美书简》主要是一本就一些读者提出的问题用回信的方式统一进行回答的小书,因此可以说比较浅显易懂,虽然不是系统完整的美学著作,却也从一些很重要很关键的角度对美学的入门者的问题进行了解答,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启发的作用。

  比如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一文中,作者比较具体、完整地讲解了在文学与戏剧作品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他首先回顾了这一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而指出,典型人物是能够体现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些规律并且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物形象,而典型环境则是典型人物所处的能够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具体情景和背景。典型人物应生活在典型环境中,而不能与环境相脱节。在这里,共性是通过个性来表现的,是在特殊中显示一般。文学之所以能在偶然性中见出必然性,是与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理论分不开的。

  再比如,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这一节中,我们看到了这位多年来把心血倾注在美学史研究上的学者把浪漫主义、现实主义门派以及其历史和影响向读者娓娓道来,无论是对于想要扩展知识的读者还是对于有志于美学研究或者文学创作的读者都有非常的益处。

  在《谈美书简》中,作者以亲身的经验,谈到了许多治学为人的道理。对于怎样开展学术工作,他教导说:“我们干的是科学工作,是一项必须实事求是,玩弄不得一点虚假的艰苦工作,既要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恒心,也要有排除一切阻碍和干扰的勇气……是敷敷衍衍、蝇营狗苟地混过一生呢?还是下定决习,做一点有益于人类文化的工作呢?立志要研究任何一门科学的人首先都要端正人生态度,认清方向,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这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内容不谋而合。所也说:无论做什么工作,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谈美书简》读后感19

  寻美,撑一根心篙,向人流深处漫溯、漫溯,去探索并宣告美的真谛。

  美是什么,我不知,也未曾有人可以给他下个定义,她看的见,摸得著,但你却道不出,言不明——她为何物。

  于是我带著探知的心,翻开了朱光潜老师的《谈美书简》——这部在他82岁所写的著作包含著他许许多多的人生感悟和对美的独特见解,而我也开始了对美细细品读。

  朱老先生以十三封回信的形式,展开了对美的见解,或许是我所学的知识太过匮乏,我并没能够全部理解,但有很多都让我受益颇深,在这我就只谈谈其中的几封信吧。

  前两封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如何学美学,而第三章却是谈人,把这一封放在了所有的主题之首,我想这应该也是作者的一个思想吧,无论学习什么都应该先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学习其他,如果一个人连做人都不会,那也更不用谈其他了。而单对于美学来说,美是一种价值,而价值属于经济的范畴,无论是使用还是交换,总离不开人这个主体。先有了人,然后才有了美学之说。

  人是一个感性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感悟,在我看来虽然美是客观的,但她依然可以说是一个唯心主义的产物,美没有任何要求,美有很多方面,比如作者在文中举得例子在《巴黎圣母院》这不巨作中,雨果便对美字诠释的淋漓尽致,文中那位既聋哑而又奇丑的敲钟人再见到那位能歌善舞的吉卜赛女郎是,结结巴巴地使劲连身叫“美!美、美…”我想这位敲钟人一定没有研究过什么是美,这是他的肺腑之言,对于美的事物表象的赞叹,而后来他因为犯了错而遭到毒打,是这位吉卜赛女郎给了她水喝。他依然对著这女郎赞著美、美、美,不过这不在是外表的艳丽之美,而是心灵的美,敲钟人看清了灵魂的丑恶与美丽,所以后来每个紧要关头他都成了这位女郎的救护人,最后他们死在了一块,他们都是美的,敲钟人外表长得奇丑无比,但那美的心灵,粉饰了他并不美丽的面容。所以朱老先生也惊赞“雨果毕竟是一个名不虚传的伟大作家”,他对美的叙述十分的到位,现实与想象的结合,让美变得立体,有了人的味道。

  这些算是对美的一个认知,后来朱光潜先生说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独特地位,这一点我也是非常认同的,美不一定是画,不一定是一种很复杂的东西,对我来说语言就是一个很美的东西,你可以运用语言来描述任何一种东西,可以从语言中体会出意境,想象出景物的模样,语言的运用也充满著各种艺术手法,对于人物美的雕刻,景色美的赞叹。所以我认为若想钻研美学,文学的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

  正如朱光潜所说“研究美学的人如果不学一点文学、艺术、心理学、历史和哲学,那会是一个更在的欠缺,而且会成为‘空头美学家’”,美学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物,她可以说是一个体系,而在这之中融合著许多门的学问,若你都有所涉及,那么我相信你对美学的认识又深入了一分,因此我希望凭著对美学的喜爱,求知的精神,我也将会慢慢理解一些曾经生涩难懂的内容,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充实。

《谈美书简》读后感20

  看完《三体》全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个场景,一是地球三体组织的巨型海船通过巴拿马运河最窄河道(宽一百五十多米)时,船身被河道*竖起的两根柱子上的纳米细线切割成了厚50厘米的薄片,当它被切割后撞向河岸时,把岸边冲出了一波土浪,船身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散开成一片片薄片。当时*通过这样的手段得到了三体世界的信息。

  另一个场景是地球舰队拦截下了三体人向地球发射的第一颗探测器,近距离观察,它呈完美的水滴造型,任何一个角度都是光滑圆润,探测器表面在放大镜放大到百万倍的时候仍然光洁无暇,它在太空中是如此的美丽。但是当地球人正感慨它的巧夺天工时,水滴在短短十几分钟的时间内以极快的速度以及诡异的运动,摧毁了地球一千艘战舰,屠杀了数百万的人类。

  这两个场景场面都十分宏大,整个过程呈现了一种惊心动魄的美感,酣畅淋漓,我以为这也是一种美。

  以前我认为生活中的美应该有两种,可见的有形之美和不可见的无形之美。这种划分比较粗浅,也很无趣,而且到此即止,无法再深入下去。我想人的认识过程总是伴随着经验,比如你看一部电影,看完了之后总可以在你的心中为这部电影打分,而你的打分依据,其实更多的是参考你以往看过的电影,可能潜意识里已经将他们进行了排名。而我对美的认识还比较粗浅,完全无法打分,甚至不能判断三体的这两个场景是不是一种美。

  为了解答此类疑惑,这个月我看了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和《谈美书简》,看完之后感觉这两本书确实只是小册子,更多的是表达作者的感想,推理论证的部分很少。不过依照这两本书的观点,我笔记开头所描述的两个场景,其实不能算美,只能算一种快感,是满足了人的一种需求而产生的快感。我也比较赞同这种看法,不过至于详细是哪种快感?为何会误认为美,美的界限是什么,这两本书还不能解答,有待以后深究。

  除了这个疑问,《谈美书简》让我感触最深的其实是最后附上的作者自传。朱光潜生活的年份是1897-1986年,1966年的时候他69岁,百度百科上以一句“受到不公正待遇”一笔带过,在这篇自传里,朱光潜除了美学以外,没有提到关于*的一句话,只说在1949年的时候,蒋介石派飞机接他们去台湾,他没有去,*后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认识到自己以前美学研究方面的不足,年纪虽然已大,仍然尽力专研云云。看到这里的时候,就觉得很疑惑,我对朱先生以前的美学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原委没有什么了解,无法分辨朱先生*后认为的以前美学研究方面的不足是否真是不足,还是只是受制于当时的思想。

  近期刚好在看他翻译的黑格尔的《谈美》一书,书里面黑格尔认为艺术所要表现道德一面以及人自身的原始性一面,两者永恒对立,人应该认识到两者终将和解(简略表达)。而在朱先生的注释里,认为这“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反映了剥削阶级畏惧斗争鼓吹妥协的心理”,看到这段注释的时候,不禁感慨,既觉好笑又觉得心酸。

  经历新**以及后来*的*知识分子一定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思想变化,老舍就曾在自传里面说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听来就像是一个绝望的人最后发出的疑问。他在*初期满心欢喜,诚心诚意的改造自己,后来发现所有事情都走上歧途,而自己却不知道错在哪里,身心已然崩溃。我不知道朱先生经历这些事情时的心路历程是怎样的,但这就是人自身的局限,当时代大背景出现变动时,一个个小人物只能随波逐流。

  我想,作为一个小人物,我们无法牵动时局,有些时候可能都做不到随波逐流。但人在成熟的过程中,更应该不断的去探求事物本质,逐步建立自己的完整的哲学体系。无论时代背景如何,只要一直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至少不会乱了心志。

推荐访问:书简 读后感 荟萃 《谈美书简》读后感 荟萃20篇 《谈美书简》读后感1 《谈美书简》读后感1000字 《谈美书简》读后感100字 《谈美书简》读后感150字

本文标题:《谈美书简》读后感,荟萃20篇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duhougan/86704.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谈美书简》读后感,荟萃20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