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北方寒地稻田养鱼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11-12 15:06:01 | 浏览次数:

稻田养鱼的放养技术虽然不象池塘养鱼那样复杂,但也不容忽视。

(一)放养品种。选择稻田养鱼品种应考虑如下条件:①能耐水浅,能适应北方寒地温差大的鱼类;②能适应稻田的天然饵料的鱼类;③生长较快,能在短期内养成鱼种或养成商品鱼的鱼类;④性情较温和,不易跳跃或逃逸的鱼类。

(二)放养密度。适当增加放养密度,扩大养殖品种是提高稻田养鱼经济效益的基础。但稻田的天然饵料是有限的,其自然生产力也‘是有限的,一般亩产鱼在10—20公斤左右。所以亩放鱼种应在1.5公斤,一般增重十倍上下。如果投喂饲料,可适当加大放养量。在天然饵料不高的情况下,鱼的个体体重有随着放养密度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据报道,鲤鱼在饥饿12天的情况下失重17.2%;饥饿五十天则失去摄食能力。特别是幼鱼即导致生长停滞或死亡。如果有越冬条件,养鱼稻田可亩放夏花400-500尾。

(三)放养规格。稻田水体特点是水浅,鱼的活动受到限制,水温受气候影响大,饲养周期短。所以,稻田养鱼要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尾重五十克左右的鱼种为宜。鱼种太小,售价便低。养成鱼的鱼种,不能以多取胜,要以大取胜。

(四)放养时间。稻田养鱼要突出一个“早”字。最好在秋翻时进行田间工程建设。一是经过一冬、春的冻、晒、风化,起到灭病虫害和疏松土壤等作用;二是避免春耕农忙时争劳动。还可以做到早灌水泡田、早耙地、早插秧、早放鱼。根据北方不插6月秧的农时要求,养鱼稻田应力争首批插秧。当稻秧开始返青时即可放鱼。不能抢在返青前放鱼,以免鱼的活动力强而造成稻苗浮秧。力争5月30日前后放上鱼。这样,可使放鱼时间提早15天。这个时期,稻田里的浮游生物是高峰,对鱼类生长特别有利。浮游生物在6月上旬20.85万个/升;6月下旬到7月上旬处在低谷时期,只有5.71—9.15万个/升;7月下旬到8月上旬又有个小高峰,14.31-17.78万个/升;8月下旬以后又跌入低谷,只有6.28万个/升。所以,夏花迟放l周,规格要相差1厘米左右。放种时间宜早不宜迟。

(五)日常管理。稻田养鱼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管理上的疏忽必然导致养鱼的失败。

(1)晒田不晒鱼。鱼对水的要求是宜深不宜浅,而稻对水的要求则宜浅不宜深。在水层管理上要实行浅水插秧,深水活棵,薄水分蘖,脱水晒田,复水长粗,湿润灌浆,深水孕穗。水深的变化幅度在10-20厘米之间。

(2)追肥不伤鱼。施肥能够繁殖浮游生物,培肥水质,对鱼是有利的,但过量和方法不当,对鱼是有害的。首先。以施基肥为主,亩施农家肥1吨,1次雄足。其次,使用化肥作追肥,要少量多次。水深6.5厘米时,硫酸铵、过磷酸钙各10—15公斤;硝酸铵、硝酸钾、碳酸铵各5公斤;尿素10公斤。碳酸氢铵则不能作追肥。

(3)杀虫不害鱼。潜叶蝇为害期在每年6月上中旬,亩用40%氧化果50克,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6月中下旬是负泥虫的为害期,亩用50%的西维因粉剂1.5-2.5公斤。利用早晚有露水时喷粉防治。

(4)灭病不药鱼。稻田养鱼易发稻瘟病。一旦发病,可用50%稻瘟净乳剂、600倍液喷雾,选择晴天均匀喷药。为了提高防治效果,隔7-10天再喷1次,如在12小时之内遇雨,晴雨之后必须重喷。

(5)除草不杀鱼。在水田整地时进行封闭除草,放鱼后就不会出现草害。对插秧前未进行封闭除草的地块,在插秧后5天,亩用60%去草胺0.15公斤,拌细土20公斤撤施,水层6厘米可保持7天。

(六)防病治病

为了预防鱼病的发生,既要对稻田进行消毒,又要注意,不能降低土壤的酸性。放鱼前和鱼病流行季节,亩用生石灰40-75公斤对鱼窝、稻田进行消毒,可杀死对鱼类有害的病菌。但在消毒前一定要先测定土壤的酸碱度。水稻要求酸性土壤,以PH4.5至5.5为宜。PH过高,重则易发生立枯病,轻则影响幼苗的生长。

当土壤的PH在8或9以上,可用生石灰消毒,既能消灭有害病菌,又能中和土壤酸性,对改良土壤和鱼类生长均有好处(PH少于5时,也不利于的生长)。如果土壤的PH在4.5至5.5时,则不能用生石灰消毒。否则,将会降低土壤的酸性,影响水稻产量和鱼的生长。

(作者单位:163000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烟筒屯镇政府)

推荐访问:养鱼 稻田

本文标题:北方寒地稻田养鱼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57697.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北方寒地稻田养鱼》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