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建材料 >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建设重要论述【完整版】

作者: | 发布时间:2022-06-19 09:36:02 |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建设重要论述【完整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建设重要论述【完整版】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5篇

第1篇: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

国有企业改革 论文国有企业改革论文

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研究

摘要:我国经济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国企作为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主体,置身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必须不断调整治理体制和管理机制,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文章从国有改革的思路出发,分析问题,并提出国企改革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国有企业;
改革;
管理者收购

  一、国企改革的原因

  (一)国有企业效率低下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依托,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很重要来源,是国家经济命脉的控制者,是国家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主要体现力量。我国目前国有企业总体效益较差,发展状况与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及所占有的社会经济资源极不相称。国有企业的改革尚有许多难点未取得实质性突破,致使它所掌握的资源不仅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反而出现大面积的经营亏损和资产流失。

  (二)所有者缺位

  我国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属于全体中国人民,而经营权则属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而中国人民全体作为一个总体的概念没有办法来进行具体的经营管理,所以只能由中国政府,也就是国务院来履行出资者职能,行使所有权。国务院也必须委托各个部委、省市等来代理行使职能,最终各部委、省市也只能委托其他的自然人来代行所有权并进行经营管理。在这种多级委托代理条件下,由于"人人所有,人人没有","人人享有权利,人人不尽义务",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来真正努力经营好自己所管理的企业。

  (三)出资人和管理者利益不同

  对于企业的投资人或所有者来说,企业的利润最终以投资收益的形式为其占有,投资行为的效用最大化可以简单化为利润最大化。而经理人员只是资产的经营者,经营者的收入不等于企业盈利,企业利润最大化不意味着经营者效用的最大化,因此,经理人员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不足,有利用手中拥有的权力侵犯所有者利益的可能性。如果对经营者的监督不完整,其可能会通过扩大企业规模来扩大其权力基础,提高自己在同行中的地位;
或通过增加不必要的非生产性开支达到个人享受的目的;
或者通过增加或多报成本的方式侵蚀企业利润。

  (四)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国企改革为我国国有企业走出困境、重振雄风、注入活力提供了政治保证。但由于一些企业在操作中的不规范,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其现象为:一是将国有资产低估或不进行评估就低价入股。最常见的手法是对其中有形资产部分按原值等价折合入股,例如,对土地、房产等大宗不动产按原购入价评估,不计其市场升值部分。二是将公有资产按比例送给个人,在改制中为保护一己私利,将公有财产无偿量化给个人。三是在红利分配时,国家股、集体股、个人股同股不同利。四是改制企业发生的亏损由改制前单位负担。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我国经济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国企作为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主体,置身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必须不断调整治理体制和管理机制,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市场化是国企改革的中心目标。国企要实现市场化的目标,关键是建立起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出资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而投资主体多元化、股东多样化是良好治理结构的前提,这就要求对国有独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简称为"国企改制"。国企改制的成果之一是"上市",上市反过来有助于固化改制的成果,但上市并不是改制的唯一目标。

  三、国企改革的实践问题

  (一)证券市场效率问题

  将国企改制后在境内外上市,这是国企改革的重要路径。境外证券市场有严密的法律和规则,运作经验也比较成熟。而基于承载国企改革与解困的历史使命,国内证券市场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有缺陷,再加上不法分子的推波助澜,以及各方经验的欠缺,证券市场逐渐失信于人,各类问题最终彻底暴露。目前,证监会制定了系统的解决方案:推动股权分置改革,强化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等。国资委制定相关文件,限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最低持股比例,确保国家对某些行业的控制。作为上市公司最重要的外部环境,证券市场效率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优化国企法人治理结构,准确评价国企市场价值和经营业绩,并采取期权等手段有效激励国企高管人员。

  (二)管理层收购问题

  在管理层收购过程中,管理者既是买家又是卖家,那么就不可避免的发生国有资产贱卖的问题。MBO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融资收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收购标的价一般都远远超出收购主体的支付能力,管理层往往只能够支付起收购价格中很小的一部分,其中的差额就要通过融资来解决,因此融资能否成功是整个收购能否进行和成功的关键。然而在我国,一方面由于国内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一股独大的现象非常普遍,这就意味着在我国完成MBO所需要控制的股权数量和动用的资金金额都很大;
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管理层的收入相对较低,也导致了收购所需的资金缺口非常巨大,也就难免出现非法融资的现象。所以管理层收购中定价问题是关键,我们一方面要完善证券市场,使的证券的价格可以准确地反映资产状况,避免资产贱卖;
另一方面,完善管理层收购的中介机构,由规范的中介机构来操作国有资产的买卖,而且要在规范的交易场所内进行。

  (三)管理机制和制度问题

  国企改制有助于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这是做好做强企业的基础,但绝不能保证企业做强、做大。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体系,激发企业组织的动力和活力,调动企业各层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中的重中之重,是高管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国家一直在推动"三项制度改革",目标是"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工资能升能降"。这在市场化企业看来的基本常识,在国企改制之前简直比登天都难;
职工身份问题是个症结,根本谈不上人员的市场化配置,造成冗员多而人才少。改制无疑是个最好的契机,使得"三项制度改革"有了突破口,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也有了起步点。国企要在改制的同时,顺势而为地开展人事改革,搭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健全董事会的功能,加强监督,打造职业经理人,和谐地解决国企改革过程中的职工身份转化问题。由于国企传统机制制度的起点不高,改革的成绩也就更加显著。

  (四)垄断行业改革问题

  垄断行业是我国国有经济最集中和控制力最强的领域。垄断行业中的主要大型骨干企业,几乎都是国有企业、都是中央企业。深化垄断行业改革,重点是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引入竞争机制,包括引入战略投资者或新的厂商,同时加强监管,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有效保护消费者利益。已经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进行初步分拆、引入竞争机制的电力、电信、民航、石油等行业,要完善改革措施,深化改革,放开市场准入,引进新的厂商参与市场竞争。尚未进行实体性体制改革的铁道、某些城市的公用事业等,则要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改革。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必须和政府加强监管与社会监督相结合,既要加强对安全、环保、普遍服务等监管,也要加强对价格的监管,以维护公众的正当权益。

  (五)国有经济结构调整问题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数量仍然太多,主要是地方中小企业太多,他们仍然大量活动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很难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一般认为,国有企业在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规模效益显著、社会效益突出的领域有优势。因此,今后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就要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大企业集中,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而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逐步退出,把大多数国有中小企业放开搞活。

  参考文献:

  1、王风刚.多元结合--国企改革之路[J].商场现代化,2008(5).

  2、刘姿含.国企改革之深层次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8(5).

1

第2篇: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

浅谈我国国企改革新发展

肖亦舒 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

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发展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自从中国加入WTO后,在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实现了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进一步密切的同时,对国内经济的成份,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消除不适应市场的因素,更快更好地发展成为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最迫切的要求。本文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并提出相关改革措施,以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未来发展动向。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在国际惯例当中仅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
而在中国,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从总体上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我国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模式,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始终要依靠和发挥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国有企业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最重要的是使国有企业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三)国有企业改革是支持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

国有企业肩负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以及其他经济类型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改革成本。由于国有企业较多的承担了财政收入、指令性计划的责任,为其他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四)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发展,其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建设由于需要巨额投资、并且有周期长、风险大等特点导致一般的企业无法承担。而国有企业在其中一直承担着重担,并且在促进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3篇: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

把加强党的建设贯穿国有企业改革全过程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环境越发复杂,国有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风险也更加多元化,所以需要提升国有企业基层党建政工工作的实效性。基于此,笔者对国有企业基层党建政工工作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建政工工作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国有企业;
基层;
思路;
现状;
党建
        引言
        近年来,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党委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认真落实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和中央企业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精神,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贯穿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把实施“旗帜领航?亮旗工程”作为发挥党建独特优势的特色载体,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提供坚强保证。
        一、我国国企基层党建政工工作现存问题分析
        (一)对国企基层党建政工工作缺乏清晰的认识。一直以来,国企党建工作人员对政工工作的理解都不够透彻,这和我国经济转型以及现代商业模式化的转变有着较大的关系。虽然国企的性质和社会企业有着诸多不同,但是我国国企依旧是存在于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中的企业,需要通过自身的业务活动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国企的运营、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以及支持。在新常态环境下,国企企业需要积极转变自身的运作模式,以此提升自身在新常态下的市场竞争力。
        (二)基层党建政工工作缺乏有效管理监督机制。基层党建政工工作是一项有计划、有目的的长期工作,但是我国部分国企在管理的过程中,企业针对基层党建政工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虽然在工作中加大了对基层党建政工工作的投入,但是投入和成效却经常难以保持和一致,企业内部政工工作人员疏忽大意、玩忽职守的情况屡见不鲜,这对企业的正常运作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基层党建政工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政工工作人员的素质会直接对基层党建政工工作的成效造成影响,但是因为政工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工作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所以政工工作人员的素质差异较为明显,许多工作人员甚至不是正式党员,因此在政治觉悟和工作能力上有着较大的差别。归根结底,这是因为企业对政工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在人员投入以及监督上未采取正确的方法,受人员素质的影响,基层党建政工工作的效率、质量都强差人意。
        (四)基层党建政工工作缺乏系统性的学习培训。随着党的各项指导政策逐渐出台,国企基层党建政工工作变得越发重要,且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企业基层工作人员的思维模式也越来越复杂。只有定期组织政工工作人员培训以及学习,才能让政工工作人员形成和当前社会背景相符的政治格局、工作思路、工作能力,以此来确保政工工作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帮助企业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稳定发展。我国国企大多数针对政工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培训、学习“形式化”较为严重,这不仅会导致政工工作人员无法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还会导致政工工作人员忽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进而致使其在工作中出现纰漏。
        二、新常态下国企加强基层党建政工工作的策略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国企基层党建政工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基层党建政工工作的指导文件,召开了一系列有关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会议,对新常态背景下现代国企如何提升基层人员的政治觉悟,如何开展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十九大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有企业领导以及政工工作人员需要遵守“五个更加自觉”,即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
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
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在新常态背景下,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先进作用,如何在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促进企业内部员工发展,服务基层员工是加强基层党建政工工作的突破点。对此,笔者认为,国企基层党建政工工作要围绕党中央指导内容,开展下文所述的工作策略。
        三、强化政治统领,全面实施"亮旗强基”
        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切实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强化基础工作,塑造干部队伍,不断筑牢企业党的建设根基。
        一是坚定信念立根铸魂。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党员领导干部深人基层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打造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目标,在全省各级党组织广泛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从严治党明责督责。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严明抓党建主体责任,拧紧管党治党责任螺丝。成立各级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把党建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制定公司党委和领导班子成员党建工作责任清单,推进各级党委报告年度党建工作、抓党建述职评议常态化,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三是夯实党建“三基建设”。建强基本组织,因地制宜设置临时党组织、联合党支部,广泛开展党组织联建共建,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锻造基本队伍,成立山西省第一家由企业建立的党性教育实训基地,分类培训基层党组织书记、新任党支部书记和党员骨干。健全基本制度,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规章制度,刚性执行上级党组织规范文件。
        四是建强高素质骨干队伍。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20字”要求,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持续开展“上挂下派”工作,选拔优秀年轻骨干进行双向培养锻炼,促进年轻干部增长才干、丰富阅历、提升素质。完善领导干部退出机制,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以刚性约束倒逼担当作为。
        四、勇于争先晋位,大力推进“亮旗夺标”
        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着力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静心组织策划,创新实践载体,全面提升党建工作专业化管理水平。
        一是扎实推进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推行“对标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联结化共建、示范化引领”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模式,建成380个党员活动室,805个党支部全部实现规范化管理。推广党建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和“卓越国网” APP,减少线下信息重复报送,给基层减负提效的同时,实现对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全过程监测和督导。
        二是全面加强党建工作对标管理。分层分类开展党建工作量化计划管理,逐条分解部署任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逐月开展地市公司、直属单位、集体企业数据分析,确保各项工作按期完成。优化公司党建工作对标指标体系,细化考核要点和评价标准,建立省市县公司三级联动考评模式,有效传导压力、激发动力。
        三是创新实施“党建+”工程。构建“一体统筹、四环管控、三级联动、三库提升”的工作模式,围绕安全生产、电网建设、优质服务、精益管理、队伍建设、和谐稳定等中心工作,大力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和创新项目攻关,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冲锋在生产建设主战场、急难险重最前沿。
        四是有效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开展共产党员服务队专项行动,公司124支党员服务队在为民服务第一线履责尽责,架起党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坚持以党内政治文化引领企业文化建设,创建378个班组站所企业文化示范点,全面提升公司发展软实力。
        五、铸造先锋品牌,蓄力实现“亮旗登高”
        系统总结“旗帜领航?亮旗工程”的实践成果和特色经验,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和示范标杆,激励各级党组织达标夺标、比学赶超。
        一是突出标杆典型示范带动。发扬“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打造“先锋+ ”工程、“蓝领红带”工程等党建服务品牌,形成特色案例库。选树党建工作示范点,精准设计“党员亮旗无隐患”“党员身边零投诉”等基层党组织服务中心工作的载体平台,建立实践载体库。开展“寻找身边最美党员”“亮旗先锋”评比表彰,贯通“寻找最美、唱响最美、传播最美、对标最美”四个环节,充实先进楷模库。
        二是加强优秀成果转化应用。逐级开展党建“亮旗登高”成果交流,举办工作研讨交流会和成果展示表彰会,集中发布展示党建工作成果,现场分享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形成基层党组织互相借鉴、交流学习的浓厚氛围。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挑选党建精品项目,省市县公司跨级合作、联动推广,推动亮旗项目由“点”到“面”的转化应用,提升党建价值创造能力。
        三是建立“亮旗工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公司党建创新和品牌管理制度,打造党建与中心工作有机融合、提升党组织服务水平、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锻造一支攻坚克难、创新担当、廉洁奉献的党员队伍,打造具有行业特色的党建精品工程。
        六、服务发展大局,持续提升"亮旗质效”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改革发展成果作为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切实把党建独特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
        一是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形成深度融入的良好态势。通过运用党建工作量化计划和对标管理,将党建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形成各级党委管“全面”、职能部室带“专业线”、基层党支部抓“重点”的横向协同、纵向联动机制,同步发挥群团组织作用,真正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党的建设和中心工作同向聚合、相融并进。
        二是党建质效稳步提高,促进中心工作取得实效。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把完成重点工作、推动企业发展作为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融合不断深入,有力推进了公司改革发展各项任务,光伏扶贫、煤改电、优化营商环境、清洁能源消纳等攻坚任务高质量完成。
        三是队伍素质持续增强,模范带头作用全面显现。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各级领导干部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员工坚定信念、迎难而上,凝聚起干事创业的正能量。公司先后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解黎明,“全国劳动模范”、党的十九大代表郑仙荣等一批先进典型,通过学先进、争先进,全面营造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良好局面。
        四是党建品牌越擦越亮,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在党建引领带动下,每一个基层党委、党支部、党小组都成为一个“亮旗”阵地,实现了“支部有亮点”“单位有品牌”“党员有形象”。公司荣获2017年度全国电力行业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多次受到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全方位展现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责任央企良好形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企业基层党建政工工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常态下经济环境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企业领导和政工工作人员要积极贯彻党的指导方针,解决工作中现存的问题,以此提升党建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艳秋.试析电力企业基层党建政工工作的新思路[J].现代国企研究,2016(10).
        [2]潘秋豪.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建政工工作的几点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7(01):17.
        [3]郝卫东.强化国有企业基层党建政工工作的几点建议[J].现代企业文化,2017:58.
        [4]曹志滨.新时期企业基层政工干部面临的挑战和策略[J].活力,2017:73.

第4篇: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必须加强党的建设 摘要: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最根本的是加强党的领导。在新形势下,国资国企改革正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不断的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做到“四个方面”的要求,才能更好的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
坚定不移;
政治核心 一、创新工作机制,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坚持和落实党的建设和企业改革发展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工作人员同步配备、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同步开展,实现体制、机制、制度和工作对接。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全面推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由一人担任,总经理兼任党委副书记。把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国有企业章程,把党组织的职责权限、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基础保障都写入章程,从制度上落实和保障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地位。积极适应改革发展需要,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混合所有制企业比照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明确企业党组织对重要经营管理岗位负责人人选的推荐权、考察权、建议权,把合适的人用到合适的岗位上,保证党对干部人事工作的领导权和对重要干部的管理权。健全职工代表大会等民主管理制度,完善职工董事制度、监事制度,鼓励职工有序参与公司治理。

二、着力强基固本,把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加强党的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必须坚持建强企业基层党组织不放松,确保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体现在哪里。要严格党员发展程序,把好党员入口关,重视在生产经营一线和青年职工中发展党员,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要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监督,认真做好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工作,加强劳务派遣制员工党员管理工作,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作用。突出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企业党员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注重发现、培育、宣传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典型。党组织书记要切实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严格落实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制度;
其他党员领导人员要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按照分工落实好各自的党建工作责任;
建立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党建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要规范党组织设置,健全企业党的工作机构、配备党务工作人员,按照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安排党建工作经费,确保党组织有工作条件、有经费办事,防止以改革为名撤并党的工作机构、裁减党务工作人员、压缩党建经费开支。基层党组织要深入开展五星级创建活动,建立好成绩、问题、任务、责任“四个清单”,解决好星级“谁来评”“怎么评”等问题,推动评星定级工作科学规范开展,促进党建工作任务落实。国有企业上级党组织还要针对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宏观指导和监督检查。

三、坚持围绕中心,把党建工作实效体现到服务企业改革发展上。一是服务“头雁工程”建设。选好配强国有企业党委书记,加强党建工作培训,使之成为优秀的党委带头人和经营管理的行家里手。注重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后备力量建设,把发展潜力大的好苗子放到一线锻炼,把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良将贤才及时选拔到
领导岗位上来。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建立党务工作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双向交流机制。二是服务企业提质增效。进一步深化拓展创先争优等党建活动,通过设置管理创新岗、技术攻坚岗、节能降耗岗、项目攻关组、党员责任区等形式,引导和鼓励企业党员职工立足岗位奉献才华,形成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三是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紧密结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通过举办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活动,挖掘自身潜力,加快技术革新,培育自主品牌,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四是服务安全生产。通过建立党员安全生产责任示范岗、群众监督网、青年监督岗、员工家属安全协管会等安全监督管理网络,筑牢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防线,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打造廉洁国企,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氛围。一是落实责任。以廉洁国企为目标,国企党委要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委书记要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专职副书记要履行直接责任,纪委书记要履行监督执纪问责之责,企业其他党员领导干部要落实一岗双责。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人的党性教育、宗旨教育、警示教育,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四个意识,确保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在国有企业贯彻执行。二是强化监督。严格企业内控制度监管,规范关联交易,加强财务和预算管理,科学民主决策。强化关键岗位、重要人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管理。严格日常管理,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加大综合考核考评和提醒、函询、诫勉力度,加强境外分支机构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的监督管理。强化外部监督,采取经济责任审计和建立社会中介机构采构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加强对重点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加强对国有企业党风廉洁建设巡察工作,建立问题线索移送机制,确保问题早发现、早整治。三是从严执纪。研究新形势下监事会发挥作用的改革办法,加强外部董事队伍建设,严格管理并进行决策失误问责追责。加大执纪监督和查处力度,真正起到严肃党纪、震慑犯罪、教育一片的作用。同时,按照“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合理划定容错界限,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鼓励企业创新改革发展;
推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调整偏高、过高的不合理收入,完善企业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保证企业依法行使内部薪酬分配权,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并举、效率和公平并重,既符合市场一般规律又体现国有企业特点的分配机制。


第5篇: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点思考

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接着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牵动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在全球经济变革的大环境中,国企的改革与发展在近年来更是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不仅仅因为它们关系着我国经济实力,更在于它们关系着广大人民的福利和社会的稳定。国有企业的改革是中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改革成败的关键。
一、国企改革具体进程
三十多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978年底至1984年9月,以放权让利为特征的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阶段;
1984年10月至1991年底,以两权分离为特征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阶段;
1992年至1997年,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阶段;
1997年至2002年,为大中型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改革阶段;
从2003年至今,以股份制为现代产权制度主要形式的改革阶段。
1以放权让利为特征的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阶段:中国国有企业演化到20世纪70年代,已充分暴露出其缺陷,本应归企业行使的各项权利被高度集中在各级政府手中,企业成为行政的附属物,严重抑制了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企业缺乏活力。在这种情况下,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成为中国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突破口,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由此进人第一阶段:扩大企业自主权阶段。但是这一阶段改革是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框架下建立企业激励机制,具有较大局限性。

2以“两权分离”为特征的转换经营机制的改革阶段:经过第一阶段放权让利的改革,国有企业活力有了一定的增强。由于许多扩权措施没有落实,特别是由于这些改革本身的局限性,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并没有真正活起来。针对这一问题,党中央和国务院又提出“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这一阶段是力图摆脱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多种激励机制,探索自主性国企改革模式,但是并没有摆脱国有企业困境。
3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阶段: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讲话,又一次使全党解放了思想,并变为全党的意志。在1993年11月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且将现代企业制度概括为四句话十六个字,即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提出了法人财产权的概念,要求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这是对两权分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在推进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同时,1995年9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即“抓大放小”。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放小”被简单地认为是“一卖了之”和“全面退出”,到目前,已经有很多地方,特别是一些市、县已经几乎没有国有企业了。
4为大中型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改革阶段:1997年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提出,要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对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改组,提出

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21世纪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8年7月,中共中央大型企业工委正式成立。1999年9月,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2010年前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目标。
5以股份制为现代产权制度主要形式的改革阶段:2003年以后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是与建立和完善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分不开的。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几年来,改革主要从五个方面加快推进:一是加大股份制改革力度,通过股权置换、相互持股、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加快产权主体多元化改革,有条件的还实现了整体改制、整体上市。二是积极稳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任务,消除了阻碍股份制健康发展的制度弊端,促进了上市公司的迅速发展。三是建立完善的董事会,引入外部董事制度,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目前已有19家中央企业进行了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试点工作。四是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在分离办社会职能的基础上,将企业的辅业从主业中分离出去,突出主业发展,将辅业资产进行整合改制。五是继续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是从1994年开始启动的,按照总体规划,在2008年底以前全部完成。
二、国企改革的成效

1在所有制结构方面,突破了“一大二公”的公有制结构模式,打破了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为民营经济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开拓了空间。经过近三十六年的改革,我国全部非公经济的所占的比重从1980年仅有的0.5%发展到2009年的31.4%,并有望发展超过40%①。而我国的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从1980年的76%缩减到2009年的31.2%。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竞争局面,这就为国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了压力,又为其发展提供了契机。而当现代市场经济中多重经济形式并存且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经济体制的整体效率能尽可能达到最优。
2国有经济的经营制度发生了根本转变。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监管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由于市场机制的介人,一部分企业的管理制度得到了创新,内部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在政企关系方面,政府从微观经济活动中退出,对企业的干预减少。竞争性行业的企业向着无上级、无级别的方向发展,逐渐成为独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主体。
3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中低效率的现象得到明显的改善。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得到更好地发挥,保证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稳定性。
4通过国有企业改革,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国有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不断发展壮大,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与强大的外国跨国公司之间的差距日益缩小。中国经济总体的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
三、国有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中,在体制转变和生产经营活动中,亏损企业比较多,亏损额比较大。如今的国企也存在着亏损的问题。郎咸平教授认为,现今国企惊人的营业额是国家对其大额补贴造成的假象。
2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我国国有企业资金来源绝大部分是举债获取的,自有资本金严重不足,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是高风险的财务结构,其总资产中绝大部分是通过借债筹资形成的。
3国有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弱,主要工业产品的升级换代周期长,企业普遍没有技术储备。据对全国2.4万家大中型企业调查统计,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人员的企业1.12万家,仅占46.6%。通过对钢铁,有色、石油化工、电力等巧个行业的调查,企业的生产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一般为5一10年,关键技术差距更大。企业技术开发投人不足,技术改造资本金注人少。国外发达国家科研与转化开发投资比例是1:10,我国只有1:0.7。由于技术开发能力弱,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4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虚化问题。国有企业的委托人是政府而非其他任何自然人,政府任命、监督和约束经理,并为企业项目提供融资。这种结构意味着国有企业的投资者或者委托者是纯粹的外部人。若管理人员在企业中没有任何资本投人,将会产生诸多问题。政府对企业的控制权主要通过层层组织授权给下级官员实施,那么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就存在着层层代理的问题,这样的关系容易产生委托人虚化的问题,使得代理人的权力缺乏制衡,即通常所说的“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内部人控制往往会给公司规模运行和发展带来弊端,内部人控制的企业行为

目标不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而是经理和职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扩大自己的控制权,经理人员不顾风险,盲目举债和投资,而企业规模的扩大又不能保证投资收益的增加,而造成的风险和损失却由投资者和债权人承担。
5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经济形势要求。当前,国有企业有不少企业领导人思想因循守旧,抱残守缺,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意识和知识,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经济形势要求,有些人甚至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严重违法乱纪,腐败蜕化,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推荐访问:党建 论述 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建设重要论述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写心得体会

本文标题: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建设重要论述【完整版】
链接地址:https://www.gongcha777.com/zhuantifanwen/dangjiancailiao/2890.html

版权声明:
1.文驰范文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建设重要论述【完整版】》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关于文驰范文网 | 在线投稿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帮助 | 投诉与建议 | 人才招聘 |
Copyright © 2016-2024 文驰范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文驰范文网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资源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备案号:苏ICP备16063874号-2